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6) 1799-1811 DOI: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 ||
本期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地质与资源 | ||
西秦岭造山带东段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特征及其成矿模式--以徽县洛坝矿床为例 | ||
冯志强1,林丽2,刘永江1,付修根3,庞艳春2,王新利4 | ||
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2.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 3.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1; 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
||
摘要: 西秦岭造山带东段西成矿田内发育一系列泥盆纪的喷流沉积型(SEDEX)铅锌矿床,甘肃徽县洛坝铅锌矿床就是其中的代表型矿床之一。它产于中泥盆统安家岔组焦沟层上部,矿体分布受洛坝背斜和南、北两翼断裂控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石主要为纹层状、层状、浸染状、块状构造。经过详细的显微构造和SEM扫描电镜分析,鉴定出与喷流沉积有关的通道构造、淬火构造等。矿床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矿床赋矿围岩的Ba、As、Sb、B、Ag、Hg等喷流沉积指示元素值均较高,且两者均具有LREE相对富集、明显的Eu正异常和中等Ce正异常特征,对比表明,成矿流体中的REE主要继承赋矿围岩(硅质岩)。矿床包裹体及硫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温度为168~350℃,以中、高温为主;早期矿化硫化物的δ34S值(平均9.8‰)明显大于晚期矿化硫化物的δ34S值(平均5.6‰),说明后期改造作用中有地层硫的参与。综合研究表明,该矿床为热水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后期又受到海西期-印支期的叠加改造,并确定该矿床为秦岭后造山期板内伸展热水喷流的产物,最后建立了洛坝铅锌矿床热水喷流沉积成矿模式。 |
||
关键词: 洛坝铅锌矿床 热水喷流沉积 矿石组构 地球化学 成矿模式 | ||
收稿日期 2012-12-27 修回日期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13-11-26 | ||
DOI: |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3058,40743016);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95122110013) |
||
通讯作者: 林丽(1965-),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成矿研究 | ||
作者简介: 冯志强(1984-),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构造与成矿规律研究,E-mail:fengzhiqiang2000@163.com | ||
Copyright © 2008 by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