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5) 1478-1491 DOI: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本期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 | 下一篇
地质与资源
内蒙古花敖包特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流体包裹体及硫、铅、氢、氧同位素证据
陈永清1,周顶1, 2,郭令芬3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2.武警黄金部队第六支队,河南  三门峡472000;
3.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25
摘要

内蒙古花敖包特铅锌银多金属热液型脉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结合其蚀变矿化特征,依据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的生成顺序,矿化阶段可划分为自形石英-黄铁矿阶段、闪锌矿-方铅矿阶段及他形黄铁矿-毒砂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146.7~274.3 ℃)、低盐度(w(NaCl)为0.54%~8.52%)及低密度(0.790~0.943 g/cm3)的特点;流体成矿压力及成矿深度估算结果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深-浅成的环境。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δ18OSMOW为-11.78‰~-6.01‰,δD为-110.90‰~-70.30‰,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水与下渗的大气降水混合组成。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认为该矿床是在大兴安岭南段中生代伸展造山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受深断裂、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及寿山沟组多重地质因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脉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关键词: 花敖包特 多金属矿床 流体包裹体 硫、铅、氢、氧同位素 成因探讨
收稿日期  2013-12-12   修回日期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14-09-26  
DOI: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365,40972232)

通讯作者: 周顶(1987-),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矿产普查与勘探方面的工作
作者简介: 陈永清(1960-),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矿产资源定量勘查与评价研究及教学工作,E-mail:cugb_yqchen@126.com

Copyright © 2008 by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