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5) 1575-1586 DOI: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本期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 | 下一篇
地质与资源
南秦岭晚三叠世胭脂坝岩体的磁组构特征及意义
陶威1,2,梁文天1,张国伟1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
2. 陕西省地矿局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 陕西 咸阳712000
摘要

胭脂坝岩体是秦岭造山带内具典型代表性意义的晚三叠世花岗岩,已有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岩体的侵位机制有着不同的认识。采用磁组构方法研究了该岩体的内部组构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探讨了岩体的侵位机制。结果显示,胭脂坝岩体51个采点、348个样品的平均体积磁化率(Km)值普遍小于100 μSI,总体较低。磁滞回线和热磁曲线特征表明,岩体磁组构主要由顺磁性矿物控制。大部分样品的校正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J)值小于1.10,平均为1.06,表现出低各向异性度的总体特征。样品磁化率椭球形态参数(T)值多大于0,磁化率椭球体以压扁椭球为主。综合分析认为,岩体的磁组构是典型的岩浆组构,记录了岩浆侵位的流动构造。岩体磁组构以东西向中低角度倾伏的磁线理和南北向倾伏的磁面理为总体特征,磁线、面理轨迹揭示出岩浆自西向东的侵位流动。这样的岩浆侵位过程应与中、浅部地壳的走滑挤压构造相关,岩体侵位时造山带处于同碰撞构造环境。

关键词: 磁组构 花岗岩 侵位机制 胭脂坝 宁陕断裂 秦岭造山带
收稿日期  2014-04-04   修回日期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14-09-26  
DOI: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2070);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项目(BJ08133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项目 (20106101120006)

通讯作者: 梁文天(1981-),男,讲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研究
作者简介: 陶威(1987-),男,硕士,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研究,E-mail:hputw07@163.com

Copyright © 2008 by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