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2) 592-601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502301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本期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 | 下一篇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河套地震带的震源机制类型时空分布特征
韩晓明, 刘芳, 胡博, 张帆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

基于地质构造背景分析,收集2000年以来发生在河套地震带的ML≥2.8级地震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基于P波初动的振幅比方法(APAS)和基于波形拟合的CAP反演方法求出256次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以断层节面滑动角作为判定指标,分区域给出了河套地震带的震源机制类型空间和时间分布图像,从断层滑动角度呈现河套地震带应力场时空变化过程。结果显示:临河盆地断层节面滑动角主要在水平±20°方向存在优势分布,走滑型特征显著;具体来讲,狼山-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临河断裂、乌拉山山前断裂等主要以纯走滑型地震为主,巴彦乌拉山断裂与磴口-本井断裂之间的区域多分布正走滑型地震。呼包盆地断层节面解虽然也呈现出走滑型为主的特征,但滑动角分布较为离散,优势分布方向不明显;呼包盆地西侧的包头至西山咀凸起一带表现出以走滑为主的小范围震源应力场特征,呼包盆地内部及东侧由于显著的区域垂直差异运动,正断层和逆冲型地震所占比例较大,震源机制类型整体呈现出与构造相依的分布特点。分析认为,2000年以来,河套地震带的应力场存在一定的时空非均匀性变化,研究结果更多表现了河套地震带的震源应力场变化过程,而研究资料时间不够长和震级不够大是引起这种应力场非均匀性暂态特征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河套地震带 震源机制类型 矩张量反演 振幅比 滑动角
收稿日期  2015-01-08   修回日期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15-03-2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502301
基金项目: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2010Y,XH15010Y);内蒙古自治区应用与研发项目(20120427)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韩晓明(1980-),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数字地震学预报方法研究,E-mail:hxmpower@126.com

Copyright © 2008 by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