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6) 1966-1972 DOI: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本期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 | 下一篇
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
人工回灌物理堵塞特征试验及渗滤经验公式推导
黄修东1,束龙仓2,崔峻岭1,童坤3,周庆鹏1
1.青岛市水文局,山东 青岛266071;
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南京210098;
3.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南京210029
摘要

人工回灌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工程措施,然而回灌过程中的堵塞问题会影响入渗效率和入渗工程的使用寿命。为了深入研究堵塞的机理,以控制堵塞问题,通过砂柱试验模拟了地下水人工回灌物理堵塞过程,通过测定含水率的变化分析了由堵塞引起的砂柱饱和-非饱和状态的转化。试验中出流速率经过了迅速增大到一峰值后快速减小,然后又缓慢变小的过程,即:仅经过72 h的回灌,砂柱的出流速率减小为2.18 m/d;72 h后砂样出流速率的减小明显放缓;192 h时,砂样出流速率为0.81 m/d,约为出流速率最大值的1/10。试验结果表明:回灌水悬浮物颗粒进入砂样空隙中引起渗透性减弱,和逐渐沉积在砂柱顶部形成的淤泥层是造成堵塞的直接原因,而淤泥层的形成是造成渗滤速率迅速下降的关键因素;淤泥层的弱透水性使砂样由上至下含水率发生了变化,导致了砂样导水率和水力梯度都降低,促使回灌渗滤速率迅速减小;回灌时间越长,淤泥层厚度越大,出流速率越小。由10组对比试验的结果,综合考虑引起雨洪渗滤系统堵塞的各种因素,建立了无砾石滤料雨洪水回灌过程计算渗滤速率变化的经验模型,拟合结果决定性系数为0.932。

关键词: 人工回灌 雨洪水地表渗滤 堵塞 饱和-非饱和渗流 出流速率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收稿日期  2014-05-01   修回日期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14-11-26  
DOI:
基金项目: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201024)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黄修东(1979-),男,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水资源评价和地下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E-mail:xdhuang_zh03@163.com

Copyright © 2008 by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