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 41(2) 327-334 DOI: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本期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打印本页]    [关闭]                  下一篇
地质与资源
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早白垩世构造特征与变形期次的厘定
刘志宏1|黄超义1|王芃1|吴相梅2| 梅梅1|周飞1
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163712
摘要

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新生代盆地,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由三坳、两隆5个一级构造单元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扎贲诺尔坳陷、嵯岗隆起、贝尔湖坳陷、巴彦山隆起和呼和湖坳陷, 其中红旗凹陷是位于贝尔湖坳陷北部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研究表明,红旗凹陷在早白垩世经历了4个变形阶段:在早白垩世兴安岭群-南屯组沉积时期为NW-SE向伸展作用阶段,形成以大型犁式正断层为控陷断层的NE向箕状半地堑;在大磨拐河组-伊敏组一段沉积时期为NW-SE向挤压作用阶段,使早期控陷正断层发生强烈的反转作用而转化为逆断层,靠近控陷断层的NW边界由于断层上盘的逆冲而隆升,凹陷的SE斜坡带由于控陷断层在反转作用过程中深部的逆冲滑移在浅部受阻而发生的旋转式隆升,使凹陷的规模发生明显萎缩,并在凹陷的中部形成大型NE向断层转折褶皱,构成了红旗凹陷的中部断隆带;在伊敏组二段下部沉积时期为近EW向伸展作用阶段,早期控陷断层表现出正断层的特征,新形成的NE向控陷断层具有左行离散型走滑的性质;在伊敏组二段上部沉积时期为近EW向挤压作用阶段,早期控陷断层再次表现为上盘逆冲的特征,在断层上盘、靠近断层的部位形成反转背斜,并在凹陷中形成断层转折褶皱。在每一变形阶段中,红旗凹陷的构造特征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油气 伸展构造 挤压构造 反转构造 变形期次 红旗凹陷 海拉尔盆地
收稿日期  2010-04-14   修回日期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11-03-26  
DOI: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2150)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刘志宏(1962-)|男|辽宁庄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造山带与盆地构造研究|E-mail:liuzhih@jlu.edu.cn

Copyright © 2008 by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