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2) 526-535 DOI: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本期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 | 下一篇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古地磁数据及其构造意义
宋春彦1,2|王剑2|付修根2|冯兴雷2|陈明2|何利2
1.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37;2.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1
摘要

羌塘盆地作为青藏高原主要的地体之一,其中生代的地质演化对于研究古特提斯洋关闭和冈瓦纳大陆解体都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为查明羌塘盆地中生代的演化过程,在南、北羌塘坳陷上三叠统扎拉组和土门格拉组地层中共采集200余件砂岩样品进行古地磁对比研究。热退磁实验显示,大部分样品均含有两个磁组分,并揭示出一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在95%置信度下通过正倒转检验和正褶皱检验,说明这组高温分量很可能代表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南、北羌塘坳陷中样品的平均特征剩磁方向分别为D/I=28°/45.5°(a95=3.6°)和D/I=35.3°/46.5°(a95=4.0°);其相近的古地磁极和古纬度表明,南、北羌塘在晚三叠世已经属于一个统一的地块,并且具有北纬27°的古纬度。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羌塘盆地晚古生代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晚二叠世时已靠近赤道,并逐渐从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开来向北漂移。羌塘盆地与塔里木地块在晚三叠世实现了碰撞拼合;中白垩世时,又与拉萨地块完成了板块碰撞。至此,羌塘盆地与周缘各地块基本上完成了碰撞拼合。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盆地 三叠纪 古地磁 构造
收稿日期  2011-07-14   修回日期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12-03-26  
DOI: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087);国家油气专项(选区\[2009\]01)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宋春彦(1981-)|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层、构造和油气相关研究工作|Tel:028-83221030|E-mail:331377185@qq.com

Copyright © 2008 by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