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光洁(1970-),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力学.E-mail:zgplliu@sina.com
以燃气轮机燃烧室过渡段结构及性能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具有三排冲击孔的过渡段简化双腔室模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响应面近似建模方法分析求解流场及温度场,得到了双腔室模型内壁面加权平均温度及最小压强关于冲击孔角度、风向倾角的响应面模型。最后,采用内点优化算法对响应面模型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优冲击孔角度及风向倾角,研究了最优及初始冲击孔角度、风向倾角对双腔室模型内壁面冷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冷却效率比初始方案提高了7.53%。仿真分析结果对双腔室结构冲击孔角度设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transition piece of gas combustor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a simplified double chamber model was designed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holes in three rows. The response surface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adopting Orthogonal Design of Experiment (ODOE) and approximate modeling method. The flow field and temperature field were solved using this response surface model. The polynomial regression equations were built about the weighted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the minimum pressure on the inner-wall of the double chamber model regarding the impinging hole angle and the injection orientation. The optimum impinging hole angle and the injection orientation were found using the interior point method to solve the response surface mode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oling efficiency the optimum design proposal was 7.53%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itial design proposa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may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impinging hole angle design in double chamber model.
燃气轮机的热效率和功率随着涡轮叶片进口燃气温度的增加而提高。燃烧室产生的高温燃气到达涡轮叶片之前需经过燃烧室过渡段,为防止过渡段表面被高温腐蚀,必须为其设计一个高效冷却系统提高其冷却性能[ 1]。冲击冷却采用高速流体直接冲击冷却对象,在冲击靶面上形成较薄的流动边界层,使得壁面换热系数比常规对流换热高出几倍甚至一个数量级[ 2]。因此,研究冲击冷却对过渡段壁面换热特性和冷却效率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影响冷却效率及流场换热特性的因素有很多,Tong[ 3]针对不同雷诺数研究了4种射流角度对自由平面的冲击换热特性,发现努赛尔数、压力极值点随射流角度变大向上游偏移的规律,但没有对腔室结构进一步研究。郁新华等[ 4]通过实验研究了冲击距离对双层壁内通道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发现降低冲击高度可提高换热效率。Lee等[ 5]研究了气膜冷却中不同扇形开孔形状对冷却效率特性的影响。俞松林[ 6]研究了气膜冷却方式中气流冲角对静叶前缘冷却效率的影响,指出气流冲角的影响规律在过渡段结构的冲击冷却中并不适用。徐涛等[ 7, 8]针对流场N-S方程求解建立了快速算法,并对过渡段实际结构进行了冲击冷却孔直径的优化设计,从而确定了本文建立模型的冲击冷却孔尺寸。冲击冷却孔作为影响冷却效率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现有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气膜冷却方式、涡轮叶片等特定结构,对过渡段结构的研究甚少,冲击孔角度、风向倾角等方面缺少适合过渡段结构冲击冷却方式的可借鉴成果。
本文针对某重型燃气轮机燃烧室过渡段实际几何结构,建立了双腔室简化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流场、热场仿真分析。从影响冷却性能的重要因素冲击孔角度及风向倾角的角度出发,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合理布置试验样本点,并利用响应面法拟合出壁面加权平均温度、最小压强的相关回归方程,采用内点法优化了冲击孔角度及风向倾角,降低了壁面平均温度,较大幅度提高了冷却性能。
燃烧室过渡段结构的功能是将温度高达1800~2000 K的高温燃气送到透平中去做功[ 8]。过渡段结构主要包括导流衬、过渡段及多种挡板,其结构轴向、周向剖面简图如图1所示。
燃烧室过渡段实际几何结构、边界条件在轴向均具有对称性,因此本文选取四分之一圆环模型进行研究(见图2)。该模型为内外双腔室结构,内腔室为主流燃气,其流向如图2所示,外腔室为冷却空气,其入口是外壁面上的圆柱形冲击孔,一端封闭,出口流向与燃气相反。
模型尺寸定义为:轴向( Z)长1050 mm,内腔室半径162 mm,内过渡段壁面厚6.8 mm,外腔室高38 mm,外侧导流衬壁面厚3.2 mm。冲击冷却孔位于外壁面轴向中间部位,顺序排列三排,孔排间距68 mm,每排周向均布6个孔,共18个冲击孔,直径均为10.26 mm。
本文采用工程应用中常用的正交试验设计(见表2),提供优化设计的初始近似模型建模。取冲击孔角度 α及风向倾角 β为设计参数,即正交
试验设计的两个试验因素,其设计域为α∈[30°,90°],β∈[30°,90°],选取5水平正交表,即步长为15 °,共需要25次试验,运用 Fluent软件对双腔室简化模型进行流场仿真计算得到过渡段外壁面平均温度和最小压强。
对表2进行响应面回归方程拟合,得到关于平均温度
图4中的点代表试验样本点,可见,随着冲击孔
响应面近似模型对应的二元二次回归方程为:
对响应面模型进行拟合度检查时主要考虑响应面的确定系数,其取值范围为[0,1],其值越接近1,表明方程对试验数据接近程度越高,即模型拟合程度越好[ 10]。本文壁面平均温度、最小压强回归方程得到确定系数均大于0 .98,接近1,因此本文拟合的响应模型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进行优化分析。
为了达到降低壁面温度,提高冷却效率的目的,基于壁面平均温度
式中:T max为其最大值;
将关于平均温度和最小压强的近似模型公式(3)(4)代入优化模型(5),得到关于
鉴于仿真分析软件对有效数字位数的限制,取
优化后设计变量及其过渡段壁面平均温度、最小压强响应值对比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优化方案中壁面平均温度降低了8 .6 K,压力值虽然略有降低,但是仍然大于入口压力的98 %,满足初始设计约束要求。图7给出的是初始方案与优化方案壁面温度云图对比。由图7可知:优化方案中过渡段壁面温度整体降低效果显著,低温区域面积明显增大,高温区域向两侧推移,提高了壁面冷却效果。图8给出的是初始方案与优化方案沿着轴向(Z向)方向壁面冷却效率数据对比。由图8可知:沿着轴向(Z向)所有位置处优化方案冷却效率明显高于初始方案,达到了提高冷却性能的目标。提取1 .2节中自定义的冷却效率值得到:初始方案η max(α =90 °) =0 .160967,优化方案冷却效率η max(α =35 °) =0 .173083,优化方案最大冷却效率比初始方案提高了7 .53 %,冷却效率提高效果明显。
为研究燃气轮机燃烧室过渡段的冲击冷却问题,本文采用内点法对多排斜孔双腔室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求解及确定了冲击孔角度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