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赵玉(1979-),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土的工程特性,土体本构,土动力学,土工合成材料.E-mail:zhaoyu790113@163.com
通过GDS动三轴试验,以某实际工程场地粘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粘土的动模量和阻尼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 /Ed -εd关系曲线可近似用直线方程来描述,固结围压与振动频率对阻尼比的影响较小,而随固结比的增大,阻尼比曲线呈现跳跃式变化。通过对各试验参数建立一定精度范围内的经验公式,发现( Edmax /Pa· kc) -( σm/Pa)关系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可采用直线方程来描述,( λd /λdmax)与(1 -Gd /Gdmax)关系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可用幂函数来描述,其归一化方程使用方便,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The clay collected from an engineering site is studied with GDS cyclic triaxial test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modulus and damping ratio. It is shown that the 1 /Ed -εd curve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approximate linear equation and the confining pressure and vibration frequency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damping ratio. However, the change of damping ratio curve is saltatory with the increase in consolidation ratio.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empirical formula of the test parameters in a certain precision range, the ( Edmax /Pa· kc) -( σm/Pa) curve could be expressed by linear equations after normalization processing, the curve ( λd /λdmax) and (1 -Gd /Gdmax) could be expressed by the power function after normalization processing. These functions can be easily used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actical engineering.
土体动力特性是影响工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而动剪模量和阻尼比是土动力学研究的首要参数。它们是地基动力反应分析中必备的动力参数, 也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对于土体的抗震性能和地基基础的稳定性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1, 2]。
国内外的很多学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对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试验研究, 提出了一些研究成果供参考使用[3, 4, 5]。其中对砂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研究较早, 成果也相对较多。粘性土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 目前适用于粘土的动剪模量和阻尼比的经验公式还较少。为了确定粘性土的动模量和阻尼比, 许多学者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Hardin和Black[6]早在1969年就给出了适合各类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Gmax的经验表达式; 谢君斐等[7]研究了原状饱和粘土动力学性能, 对京津沪地区的原状饱和粘土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试验, 给出了动弹模量与应变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 何昌荣[8]使用电磁式动三轴仪分别对粘性土与砂性土进行了动模量阻尼比试验研究, 建立了一种简便可靠的最大动模量阻尼比的求取方法; 尚守平等[9]通过比较分析由原状粘土样的循环单剪切试验和扰动粘土样的动三轴试验所确定的动剪切模量, 研究了两种试验所得的最大动剪切模量Gdmax和Gd/Gdmax-γ d曲线的差异。
本文结合某大型工程, 通过GDS动三轴试验研究了该场地粘土的动力特性, 为该工程地震动力分析提供参数, 并在10-4~10-2精度范围内对各个试验参数建立了简便可靠的求取公式, 方便实际工程使用的同时为土动力参数测试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本试验在英国GDS单向激振动力三轴试验仪上进行(见图1), 其测定的动应变范围为10-4~10-2。考虑到在试验过程中轴向荷载作用时活塞的运动会引起围压的波动, GDS动三轴试验使用了平衡锤技术, 保证试验过程中围压稳定不变。
试验所用土样为某工程场地粘土, 其基本物理指标如表1所示, 采用击实法批量制备试样[9]。先配成含水率为19%的土样, 并在限制蒸发条件下保持24 h以使土的含水率及结构均匀, 然后分层装模, 按设计要求的干密度将土夯实压密, 试样尺寸为39.1 mm× 80 mm的圆柱体。
试验研究了粘土试样分别在不同固结围压、固结比及不同振动频率状态下的动力特性, 具体的试验方案如表2所示。对于每一个试样, 待固结变形稳定后, 向试样施加等幅正弦波荷载, 采用对同一试样逐级加大动应力的分级试验方法。土在循环动力荷载作用下会产生残余变形[10, 11], 而且产生残余变形的过程是不均匀的, 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由于残余变形的影响, 在每一级动荷载下求得的一系列应力应变滞回圈并没有完全重合, 但在同级动应力作用下随着振动圈次的增加, 滞回圈趋于重合。
图2为一个试样在某级动应力下振动75圈次的起始3圈次和最后3圈次, 可以看出在振动起始阶段土样产生的残余变形较大, 随着振动圈次的增加, 残余变形逐渐减小。表3列举了一系列滞回圈次的动力参数计算值, 可以看出残余变形对各个参数均有一定影响, 但是影响较小:第2圈次和第75圈次计算的动应变值相差约3.3%, 动弹模量相差约3.2%, 阻尼比相差约23%; 除阻尼比值相差较大外, 其他两项相差均较小。
试验过程中, 假如每一级动荷载均通过增加振动圈次消除残余变形的影响会造成孔压急剧上升, 也会影响最终的试验结果, 综合分析认为可以忽略残余变形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在本次试验研究中采取每级动荷载下振动3圈次的试验方法。
Hardin等[5]由试验得出土在周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为双曲线型, 即:
式中:Edmax、σ dmax分别为最大动弹模量和最大动应力。
式(1)亦可改写为:
各试验条件下的1/Ed-ε d关系曲线均可以用直线来拟合, 直线斜率为a, 截距为b[12, 13, 14, 15, 16, 17], 其中:
在坐标系下绘制不同试验条件下的1/Ed-ε d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各试验条件下1/Ed与ε d之间几乎呈线性关系, 可近似用直线方程进行描述。
在土动力学中, 依据Janbu公式, 不论用固结压力σ 3或平均主应力σ m=(σ 1+2σ 3)/3(等压时kc=1, σ 3=σ m), 均可以建立最大动弹模量Edmax与平均主应力σ m的指数关系式[18, 19, 20, 21]:
式中:Pa为大气压力; k、n1为试验参数。
当kc≠ 1时, 试件振动前承受了初始剪应力, 使土体骨架趋于更稳定结构。实践证明, 不同kc的Edmax-σ m在双对数坐标系中不在一条线上。何昌荣[8]采用动三轴试验对原状粘土和扰动砂土进行了较系统的动模量阻尼比试验, 考虑了固结比kc的影响, 并提出了以下计算公式:
式中:Pa为大气压力; k1、n2、m为试验参数。
在试验数据处理过程中, 针对本试验对式(6)进行了优化(用平均主应力σ m代替σ 3, 并根据试验经验取m=1), 得出如下计算公式:
在双对数坐标系下绘制不同固结应力状态(σ 3, kc)下的(Edmax/Pa· kc)-(σ m/Pa)关系曲线(见图4), 可见其表现出了良好的线性关系, 得到了在不同固结应力状态(σ 3, kc)下的归一化公式:
为了验证式(8)的可靠度, 补充两个试验分别验证试验数据点内插与外延的计算精度, 试验方案如表4所示, 验证结果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内插试验计算结果的可靠度超过了90%, 外延试验计算结果的可靠度超过了85%, 可靠度均较高。说明通过以上的处理方法来实现最大动弹模量Edmax在不同固结应力状态(σ 3, kc)下的归一化是可行的。
将式(7)代入式(2)中, 可得:
式中:k2=aσ m。
移项并整理, 可得:
式中:k=k1· k2。
式中:
已知k1、n2的值, 绘制(Edmax/Ed)与
一般地, 阻尼比λ d计算公式为滞回圈面积A0和三角形面积AT的比值:
Hardin等[5]提出了几种砂性土和粘性土最大阻尼比λ dmax的经验计算公式, 国内外其他文献也提出了一些求取方法和公式可供参考。依据大量试验和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 应力应变水平较高以后(如ε d> 5× 10-4), 足够大的滞回圈可以较准确地确定λ d, λ d的变化和增幅也较小。λ d-ε d曲线的右上边趋于平缓, 渐近于某一常数, 取该渐近常数为
由文献[7]可知动弹模量比RE与动剪模量比RG相等, 即:
Hardin等[5]在根据试验资料对应力-应变滞回圈几何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中发现, 卸载曲线的起始坡度总是等于或接近等于Gdmax, 而与应变幅大小无关[18], 由此导出:
为了使式(15)有更好的适用性, 有时在括号外再引入一个指数n3, 写为[18]:
将各试验条件下的阻尼比λ d-动剪应变γ d与动剪模量比Gd/Gdmax-动剪应变γ d关系曲线散点图绘制在单对数坐标系中(见图6)。由图6可以
看出:
(1)各试验条件下阻尼比均随着动剪应变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并逐渐趋于平缓; 在不同的固结围压及振动频率试验条件下, 数据点均集中在较窄的范围内, 为简便起见, 可以不考虑固结围压与振动频率对阻尼比的影响, 归一为一条曲线; 固结比对阻尼比有一定影响, 随着固结比的增加, 阻尼比曲线呈现跳跃式变化。
(2)不同试验条件下动剪模量比值均随着动剪应变的增大而减小, 且在不同试验条件下, 模量比关系曲线的试验点均分布在较窄的范围内:固结围压对其影响最大, 相差约10%左右, 固结比影响相差约15%左右, 振动频率影响相差约12%左右, 影响均较小。为简化起见, 认为在各个试验条件下动剪模量比关系曲线可以归一化处理。
把不同试验条件下(包括补充试验)的(λ d/λ dmax)与(1-Gd/Gdmax)关系的试验点绘在同一对数坐标系中(见图7), 可以看出各试验条件下的试验点交错分布在较窄的范围内, 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可以近似地归一为一条直线, 表达式为:
由于不同试验条件下的λ dmax值相差很小(求取过程略), 故取其平均值:0.2303。而由式(11)及式(14)可以得到以动应变ε d或动剪应变γ d为变量的动剪模量比函数, 这样阻尼比λ d也就成为了动剪应变γ d的函数, 便于计算。
(1)通过对一个试样在某级动荷载下振动多圈次来分析残余变形对动力参数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每一级动应力下振动3圈次, 取第2圈次的试验数据计算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2)各试验条件下1/Ed与ε d之间几乎呈线性关系, 可近似用直线方程进行描述。
(3)通过优化后的式(7), 实现了最大动弹模量Edmax在不同固结应力状态(σ 3, kc)下的归一, 并通过补充试验证明归一化公式在一定试验范围内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4)采用了归一化的动应变
(5)固结围压及振动频率对阻尼比λ d-动应变ε d关系影响较小, 阻尼比关系曲线具有良好的归一性; 固结比对其有一定影响, 阻尼比曲线呈现跳跃式变化; 在各试验条件下, (λ d/λ dmax)与(1-Gd/Gdmax)之间具有良好的幂函数关系。
(6)不同固结应力状态(σ 3, kc)及振动频率对动剪模量比曲线的影响较小, 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均可以归一。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