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能利用热泵系统模型计算及其多年运行工况分析
齐子姝1,2,3, 高青2,3, 刘研2,3, 白莉1
1.吉林建筑大学 松辽流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118
2.吉林大学 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022
3.吉林大学 汽车工程学院,长春 130022
高青(1961-),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低品位能源及其高效利用.E-mail:gaoqing@jlu.edu.cn

作者简介:齐子姝(1982-),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可再生能源利用分析.E-mail:senior00685@163.com

摘要

提出了地能利用热泵系统模型计算方法,通过对严寒地区一地源热泵实际工程的运行工况进行测试,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并利用该计算方法预测该工程多年运行过程及能耗。经计算若不采用辅助供热方式或措施,将无法保证系统多年正常运行,因此通过可控因素分析计算,提出了改善运行工况的有效方案,保证了地能利用技术的可持续性应用。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地源热泵; 流体温度; 运行工况; 能耗
中图分类号:TK5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5497(2015)06-1811-06
Model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operation condition of heat pump using earth energy system for years
QI Zi Shu1,2,3, GAO Qing2,3, LIU Yan2,3, BAI Li1
1.Key Laboratory of Songliao Aquatic Environment, Ministry of Education, Jilin Jianzhu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8, 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utomotive Simulation and Control,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3.College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

A model calculation method of heat pump using earth energy system is proposed. Testing of an actual operation condition of ground-source heat pump in severe cold area has proven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alculation method. This method was used to forecast the operation proces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project for years.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ithout other supplementary heating modes or measures, the system can not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for years. By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controllable factors, a scheme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condition is proposed, which can ensure the sustainable use of the earth energy technology.

Keyword: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ground source heat pump(GSHP); fluid temperature; operation condition; energy consumption
0 引 言

近年我国地源热泵工程发展极为迅速, 部分大规模的地能利用工程经过长期应用已呈现地下能量衰减、系统耗能增加、机组效率下降等失效问题, 特别是冷热负荷不平衡的严寒地区失效问题尤为明显[1]

地源热泵工程的长期运行工况监测和预测一直受到国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希腊Aristotle大学Michopoulos等[2]自2003年起对希腊北部塞萨洛尼基市2420 m2地源热泵工程开展长达8年的运行监测研究和预测分析, 显示该系统供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下季节性能源效率分别为4.5~5.5和3.6~4.5。另外美国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3]和加拿大Lenarduzzi等[4]也对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工况进行了多年的跟踪监测, 发现系统经过多年运行地下换热能力逐渐下降、孔群间协同控制能力下降等问题, 表明地能利用热泵系统模型计算方法对研究工程多年运行预测的重要性。

国内南华大学[5]、天津大学[6]和哈尔滨工业大学[7]等专家学者也相继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工作, 并发现短期实验、模拟计算结果与工程长期运行工况及能耗存在一定偏差。本文通过监测地源热泵系统实际工程长期运行工况, 验证了预测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为地能利用热泵系统开展运行工况预测分析提供了重要手段, 有利于解决冷热负荷不平衡地区地能利用控制方式和综合能源利用技术问题。

1 模型计算方法

地能利用热泵系统计算方法中最重要的是地下换热器计算模型, 该模型根据传热学线热源理论, 通过输入地下岩土和地埋管内流体热物性参数及换热器孔群排列布置及结构尺寸, 计算换热器孔壁温度和孔内热阻值得到地埋管出口流体温度, 依据所选热泵机组运行模式性能曲线及系统其他模型, 计算热泵机组及地能利用系统能耗和能效比。

1.1 模型主要控制方程和基本算法

地埋管孔壁温度受地下岩土初始温度和导热系数等物性参数、脉冲负荷、地下孔群布置排列形式及数量等多因素的影响, 温度控制方程为[8]:

T(r, t)=Tg+i=1nQi-Qi-14πλLEir24a(tn-ti-1)1

式中:T(r, t)是时间为t时距离孔中心轴r处的温度, r=rb时, Tb为孔壁温度, ℃; Tg为岩土初始温度, ℃; λ 为岩土导热系数, Wm-1K-1; Qi为脉冲负荷, Wm-1; L为地埋管长度, m; Ei(x)= xe-uu-1du为指数积分; a为热扩散率, m2s-1; ni分别为总时间步和时间步长序列。

地埋管内流体平均温度Tp由式(2)计算:

Tp=Tb+QiRt2

式中:Rt为孔内总热阻, kW-1, 由地埋管内对流换热热阻Rcon、地埋管导热热阻Rp及回填材料导热热阻Rg构成:

Rt=Rcon+Rp+Rg3

地埋管出口流体温度To的计算:

To=Tp+Q2m·cp4

式中:Q为负荷, W; m·为地埋管内循环流体的质量流量, kg· s-1; cp为循环流体的比容, kJ· kg-1· K-1

根据以上主要控制方程(式(1)~(4)), 建立地下换热器计算模型及系统其他模型, 基本计算方法如图1所示。利用该计算方法通过输入建筑负荷及换热器等模型相关参数可计算地埋管进出口流体温度、热泵机组和系统能效比及能耗等经多年运行后的工况。

图1 计算流程图Fig.1 Calculation diagram

1.2 实验及测试

选取长春市某新建综合教学馆地源热泵工程作为实验对象, 该建筑为六层框架结构公共节能建筑, 自工程开始运行, 利用自动控制系统监测系统长期运行过程及能耗。该地源热泵实验工程基本参数如表1所示。图2为地源热泵及其测试数据采集系统示意图。系统主要设备包括2台地源热泵主机, 用户侧和地源侧各2台(1台备用)循环水泵及2台(1台备用)补水水泵。本工程采用自动控制数据采集装置, 记录监测参数包括热泵主机和地埋管进出口循环工质逐时温度、流量、室内外温度、热泵机组以及系统耗电量等运行数据。

表1 实验工程基本参数 Table 1 Basic parameters of experiment engineering

图2 地源热泵测试系统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rawing of the test GSHP system

该实验工程所在地属严寒地区, 典型的年最冷月和最热月分别为1月和7月, 月平均温度分别为-15.4 ℃和22.9 ℃。工程运行采暖期为10月25日~4月10日, 室外空气温度最低值为-28.1 ℃, 制冷期室外空气温度最高值为31.8 ℃。图3为工程运行期间室外空气温度和实验面积负荷。1月室外平均温度最低, 建筑物热负荷最大, 最大值为282.11 kW。随室外空气温度升高, 建筑物负荷降低。7月室外空气平均温度最高, 建筑物冷负荷最大, 最大值为310.15 kW。

图3 室外空气温度和建筑物负荷Fig.3 Outside air temperature and building load

1.3 算法验证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计算该实验工程第2年1~3月地埋管进出口流体温度。图4为该工程运行第2年1~3月实际监测和模拟计算地埋管出口和进口流体温度。长春地区最冷月为1月, 建筑物热负荷最大, 地埋管进出口温度最低, 随室外空气温度升高, 建筑物负荷减少, 地埋管进出口温度逐渐升高。从图4中可看出, 模拟计算结果和工程实测数据规律趋势基本一致, 在3个月中, 实测地埋管进出口流体平均温度分别为3.49 ℃和4.57 ℃, 模拟计算地埋管进出口流体平均温度分别为3.89 ℃和4.83 ℃。

图4 地埋管进出口流体温度Fig.4 Fluid temperature at the inlet and exit of ground heat exchanger

图4可见, 地埋管进出口流体温度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且趋势一致, 计算值与实测数据平均差值均小于1 ℃, 地埋管出口流体温度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60 ℃。说明该计算方法有效且可靠, 可利用该方法对地能利用热泵系统进行长期运行工况预测研究。

2 模型应用分析

基于本文计算方法对本实验工程进行多年运行工况预测分析, 并讨论其在可控因素影响下, 系统运行工况与耗功及效能的变化规律。

2.1 地埋管出口流体温度

在该实验工程条件下, 利用本文计算方法预测工程运行第2~6年地埋管出口流体温度, 计算结果如图5所示。由于该工程处于严寒地区, 每年冬季热负荷大于夏季冷负荷, 冷热负荷不平衡, 导致地能利用热泵系统连续运行数年后, 地埋管出口流体温度逐年略有下降, 出口温度降低有利于夏季运行工况, 但冬季系统能耗将增加。运行6年内, 地埋管出口流体温度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28.58 ℃和-4.66 ℃。系统循环工质为乙二醇水溶液, 所以其温度允许低于0 ℃。若热泵机组入口温度最低值限定为-5 ℃[3], 且系统如果不采取其他辅助加热或供热方式, 则系统在第7年将无法正常运行。

图5 地埋管出口流体温度Fig.5 Fluid temperature at the exit of ground heat exchanger

2.2 能耗和能效比

在该实验工程条件下, 模拟计算第2~6年建筑物实验面积负荷、地埋管负荷及热泵机组耗功率, 结果如图6所示。建筑物负荷按照典型年室外气象参数计算得出, 由于地埋管出口流体温度逐年略有下降, 水温降低有利于夏季运行工况, 但冬季运行热泵机组能耗逐年增加, 地埋管承担负荷无论冬夏季均逐年减小。

图6 建筑负荷、地埋管负荷和热泵机组耗功率Fig.6 Building load and the load of ground heat exchanger and the power of heat pump

模拟计算热泵机组第2~6年能效比, 结果如图7所示。热泵机组夏季平均能效比高于冬季, 冬夏季能效比都是随负荷的增大而逐渐降低, 负荷降低能效比增加。由于地埋管内流体温度逐年下降, 机组冬季能效比逐年降低, 而流体温度下降有利于夏季运行工况, 机组夏季能效比逐年升高。第2年和第6年年平均能效比分别为4.47和4.61, 增加了3.13%。

图7 热泵能效比Fig.7 The COP of heat pump

2.3 可控因素分析

2.3.1 流速

地埋管内循环流体流速对地能利用热泵系统的运行工况影响显著。当地埋管管径不变时, 流体流速的改变影响管内流体的流态及与岩土的换热量, 但流速的增加并未使换热量呈比例增加, 且增加了水泵和系统的耗电量以及地埋管内流体的热容量。本实验工程地埋管内流体流速为0.23 m/s, 另外计算流速为0.115 m/s和0.46 m/s时, 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计算系统第2~6年运行工况。图8图9分别为不同流速下地埋管出口流体温度和系统能耗的计算结果。

图8 地埋管出口流体温度Fig.8 Fluid temperature at the exit of ground heat exchange

图9 系统耗电量Fig.9 Power consumption of system

图8图9可见, 地埋管内循环流体流速对系统的运行过程影响较大。随着流速的增加, 地埋管出口流体温度冬季降低, 夏季升高, 若流速增大一倍, 系统运行至第6年, 则温度的最低值为-5.47 ℃, 如果不采取其他辅助加热方式或措施, 则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另外由于流体流速的增大, 水泵耗功增加, 系统总能耗增加, 运行至第6年, 流速为0.46 m/s时, 系统较流速为0.23 m/s时能耗增加了21.0%。但并不是埋管内流体流速越低对运行工况越有利, 因为若流体流态由紊流变为层流, 换热量将大大降低。

2.3.2 间歇运行

通过2.1节计算结果可知, 如果不采取其他辅助加热或供热方式, 则该实验工程几年后将无法正常运行。因此本节研究该系统冬季采用间歇运行的方式, 采暖期10月25日~4月10日每天11~14时停止运行, 可采用太阳能或其他辅助供热方式。在间歇运行模式下, 计算该系统20年运行过程地埋管出口流体温度及热泵机组耗电量, 结果如图10和图11所示。

图10 地埋管出口流体温度Fig.10 Fluid temperature at the exit of ground heat exchanger

图11 热泵机组耗电量Fig.11 Power consumption of heat pump

经计算可知, 系统在采暖期每天间歇运行模式下, 地埋管出口流体温度虽逐年下降, 但趋势十分缓慢, 运行至20年, 地埋管出口流体温度仍高于-5 ℃, 可持续多年正常使用。热泵机组耗电量虽逐年增大, 但十分有限, 特别是运行在第20年较第10年耗电量仅增加了0.48%, 几乎不变。因此表明, 间歇运行可以保证地能利用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3 结束语

(1)研究了地能利用系统计算模型及方法, 并通过一工程实例, 验证了该计算模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基于该计算方法对本实验工程进行多年运行预测分析, 可得到地埋管进出口流体温度及负荷、热泵机组和系统能耗及能效比等参数。若热泵机组入口流体温度最低值限定为-5 ℃, 且如果不采取其他辅助加热措施, 则系统在第7年将无法正常运行。

(3)经计算, 采用间歇运行方式可保证地能利用系统的多年稳定运行, 为工程实际运行提供有效参考。

(4)对系统进行调节流量预测分析, 在地埋管内紊流换热情况下, 较小流量有利于减少系统能耗。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Qi Zi-shu, Gao Qing, Liu Yan, et al.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hybrid energy systems from hybrid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4, 29: 37-51. [本文引用:1]
[2] Michopoulos A, Zachariadis T, Kyriakis N.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 of a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with a 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J]. Energy, 2013, 51: 349-357. [本文引用:1]
[3] Xu Xiao-wei. Simulation and optimal control of hybrid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s[D]. Oklahoma, USA: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2007. [本文引用:2]
[4] Lenarduzzi F J, Cragg C B H, Radhakrishna H S. Importance of grouting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earth energy systems[J]. ASHRAE Transactions, 2000, 106: 424-434. [本文引用:1]
[5] 张信树, 刘泽华, 陈北领, . 某写字楼地源热泵冬季供暖性能测试及节能分析[J].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2007, 28(3): 30-33.
Zhang Xin-shu, Liu Ze-hua, Chen Bei-ling, et al. Heating performance test of the soil source heat pump in one office building in winter and analysis of its energy saving[J].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Power Machinery, 2007, 28(3): 30-33. [本文引用:1]
[6] 赵军, 王华军, 宋著坤, . U型管埋地换热器长期性能的实验研究与灰色预测[J]. 太阳能学报, 2006, 27(11): 1137-1141.
Zhao Jun, Wang Hua-jun, Song Zhu-kun, et al. Experimental and grey prediction on the long-term behavior of u-shaped ground coupled heat exchangers[J].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2006, 27(11): 1137-1141. [本文引用:1]
[7] 余延顺, 马最良, 姚杨. 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的模拟研究[J]. 暖通空调, 2005(6): 1-5.
Yu Yan-shun, Ma Zui-liang, Yao Yang. Simulationg of integrated soil thermal storage and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s[J]. HV&AC, 2005(6): 1-5. [本文引用:1]
[8] 齐子姝. 地能利用热泵系统能量多样化机制及其效能[D]. 长春: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2012.
Qi Zi-shu. Diversity and efficiency on energy mechanism of heat pump system by using earth energy, doctoral dissertation[D]. Changchun: College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Jilin University, 2012.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