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马蓓(1982-),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D2D通信网络资源分配.E-mail:beima@mail.xidian.edu.cn
针对蜂窝与终端直通(Device-to-device,D2D)混合网络中的不完全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完全CSI的最优功率分配算法。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推导出了最优功率分配解的闭式表达式。相对于传统的最大发送功率分配方案,该最优解受信道信息误差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以节约发送功率,并得到更大的接收信噪比。
An optimal power allocation algorithm is developed for cellular and Device-to-Device (D2D) hybrid network, where th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is imperfect. The obtained power solution is a simple but solid closed-form using the Lagrange multiplier method. The proposed power allocation algorithm is more robust to the CSI a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aximum transmit power allocation schem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obtain higher received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than that obtained using traditional power allocation scheme.
终端直通(Device-to-device, D2D)通信具有降低终端发射功率、提高网络吞吐量、瞬时数据速率以及系统频谱效率等诸多优势, 最近几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 2, 3]。功率分配是影响D2D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 因此成为研究的基本问题。文献[4]提出了一种功率与资源块的联合优化分配算法, 在优化D2D链路总速率的同时保证了蜂窝用户的服务质量。文献[5]在总传输速率受限的情况, 研究了网络功率消耗最小化的功率分配方法。文献[6]提出了一种LTE网络中D2D贪婪功率分配方案, 提高了D2D系统的吞吐量。文献[7]设计了一种子区间最优值搜索算法, 分析了蜂窝与D2D混合网络中多频带资源的场景下D2D用户最佳密度和功率分配问题。文献[8]提出了一种基于中继的资源分配方案, 实现了次级用户在两个时隙内的双向通信。然而, 这些研究工作都是基于完全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而忽略了实际网络中不完全CSI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因此, 在现实场景中分析不完全CSI对D2D功率分配问题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鲁棒性的最优功率分配算法。构造以蜂窝基站的接收信噪比最大为目标的凸优化问题, 并利用Karush-Kuhu-Tucker(KKT)条件得出了最优功率分配的闭式解。最优功率分配的D2D用户作为中继帮助蜂窝用户完成传统的蜂窝通信, 提高蜂窝网络系统的频谱效率和网络容量。仿真结果表明, 该功率分配算法受信道信息误差的影响较传统的最大发送功率分配方案小, 在同等误差条件下, 接收信噪比性能得到改善。
研究蜂窝系统中D2D作为中继的通信场景, 如图1所示。为了简化分析, 研究的网络模型为单蜂窝小区。网络节点包含一个蜂窝用户C、一对D2D用户(D1, D2)以及一个蜂窝基站BS。在时分双工模式下, D2D用户对(D1, D2)共享蜂窝用户C的上行信道资源建立本地直连通信。同时, D2D用户D1作为中继帮助蜂窝用户C完成其与基站BS间的通信。用hC、hB和hD分别表示C→ D1、D1→ BS和D2→ D1链路的信道衰落系数。假设节点BS、C、D1和D2的发送信号均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1的高斯分布。用PC、PD和
由于在实际的蜂窝通信场景中存在着信道估计误差, C→ D1和D1→ BS链路的信道模型可表示为:
式中:
传输过程分为两个时隙。第一时隙, 节点C向中继D1发送信号, 同时节点D2也向中继D1发送信号。中继D1接收到的信号
式中:
由于节点D1是信号
式(4)对D2→ D1链路的带宽进行了归一。其中, “ 1/2” 表示该传输占用了一半的协议规定的通信时间。
第二时隙, 节点D1采用放大-转发中继模式转发信号
式中:
式中:
综上可以看出, 信道估计误差对基站端的接收信噪比有重要的影响。
依据接收信噪比最大准则, 分析不完全信道状态信息下蜂窝节点C和D2D中继节点D1最优功率分配的问题。优化问题(P1)可描述为:
式中:
定理1 在不完全CSI下, 最优功率分配问题P1的最优解可以表示为:
证明 引入约束条件(9)(10)和(11)对应的非负拉格朗日乘子
优化问题P1的KKT条件可以表示为:
式中:
综上可以看出, 蜂窝节点C和D2D中继节点D1的最优功率解
对本文提出的功率分配算法(定理1)进行了性能仿真。仿真参数如下:蜂窝小区半径为500 m; D2D对距离为25 m; D1与BS间的距离为250 m; 路径损耗系数为4; 基站接收信噪比门限值rmin=10 dB; 节点D1和BS端的噪声功率
图3给出了在各种信道估计误差取值情况下, 平均最大接收信噪比随发送功率变化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 平均最大接收信噪比随着发送功率的增加而增大。对于给定的发送功率, 最大接收信噪比随信道估计误差的增加而减小。当误差较大且不平衡时, 平均最大接收信噪比增加的趋势呈减弱状态。这里, 估计误差的不平衡是指信道C→ D1与D1→ BS的误差方差不相等的情况, 即
首先, 与文献[9]的单向通信相比, 本文所提协议实现了D2D用户在两个时隙内的双向通信, 同时保证了更大的接收信噪比性能。这是因为, 在本文所提出的协议模型中, 中继节点D1在第一时隙将来自节点D2的信号解码, 并在第二时隙将其从中继信号中去除。因此, 对于蜂窝用户C来说, 第二时隙的信号处理与文献[9]是一样的, 即D2D用户的双向通信并不影响蜂窝用户的系统性能。其次, 由于节点D2可以在第一时隙复用蜂窝用户的上行资源, 提高了频谱利用率。而且, 性能的提高不仅来自于协议所允许的传输本身, 还来自于所提出的最优功率分配方案。相比之下, 在文献[9]中, 蜂窝用户只能固定使用其最大发送功率。
图4给出了各种信道估计误差情况下平均最大接收信噪比随蜂窝用户位置信息变化的仿真曲线。作为比较, 图中也给出了采用等功率分配方案的性能曲线。可以看出, 对于所有的信道估计误差, 本文所提出的功率分配算法优于等功率分配方案。图4显示,
研究了不完全CSI对D2D通信最优功率分配的影响。给出以接收信噪比最大化为目标的功率分配最优解。仿真结果证明:本文算法受信道估计误差的影响较传统的最大发送功率分配方案小, 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同时证明了考虑信道估计误差对最优功率分配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