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罗乐(1990-),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速列车减振降噪与信号处理.E-mail:11127014@zju.edu.cn
以CRH3型高速列车的标准车轮为例,采用声学边界元法计算了单个车轮在单位垂向力下的辐射噪声。介绍了一种新型辐板屏蔽式阻尼车轮,并对比分析了阻尼车轮和标准车轮的声辐射特性。考虑了较为完整的边界条件,首先基于多体动力学提取了350 km/h下列车的轮轨激励,然后建立了四轮对的声振耦合模型,用于研究轮对噪声在车厢表面形成的声学分布。结果表明:单个车轮的辐射声场随角度呈瓣状变化,随距离逐层递减,具有明显的指向性,踏面和辐板对辐射噪声的贡献量最大;相对于标准车轮,阻尼车轮的辐射声功率明显降低,尤其在峰值频率处;四轮对的辐射声场是多个车轮噪声源经叠加和干涉作用后的复合声场,主要作用在车厢端部,且保留了基本的指向特征;对比观察点处的声学响应发现,标准轮对的噪声峰值均在110 dB以下,而阻尼轮对的声压级总值下降约15 dB,降噪效果明显。
The standard wheel of model CRH3 high-speed train was taken as the study subject. The radiation noise of a single wheel under a vertical unit force excitation was calculated by acoustic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EM). Then a new damped wheel with web-mounted noise shielding was introduced. The sound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wheels were analyzed contrastively. Detailed boundary conditions w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studying the wheelsets rolling noise distribution on the coach surface. First, Multi-body Dynamics (MBD) was adopted to extract the wheel-rail interaction forces at the speed of 350 km/h. Then, a vibro-acoustic coupling model with four wheelsets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ound field of a single wheel reveals an evident directivity with petaloid variation by angle and continuous decrease by distance; and the wheel tread and web contribute the most rolling noise. 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 wheel the acoustic power of the damped wheel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at the peak frequency. The sound field of four wheelsets, which mainly distributes at the end of the coach and maintains the basic directivity, is formed under a composite overlap and interference effect between multiple wheel noise sources. Finally, a sound pressure spectrum comparison at an observation point indicates that the peak value of the standard wheel noise is mostly below 110 dB, while the total sound pressure level of the damped wheelsets is reduced by 15 dB, therefore, the noise reduction effect of the wheelsets is quite satisfactory.
轮轨噪声和气动噪声是高速列车的两大主要噪声源。相关研究表明[1], 列车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行驶时, 轮轨噪声占主导, 反之则是气动噪声更明显。不同型号列车的动力和外型设计区别较大, 对应的声学转换速度也不一样。根据法国TGV高速列车的试验结果, 当运行速度达到380 km/h时, 轮轨噪声依然占主导地位[2]。由此可见, 研究高速列车的轮轨噪声对于噪声源的治理和改善有积极的工程指导意义。
从产生机理上讲, 轮轨噪声可分为滚动噪声、冲击噪声和曲线啸叫等[3], 其中滚动噪声是由轮轨表面的不平顺激发轮轨系统振动并由空气向周围环境传播出去的, 主要来源于车轮和钢轨两部分。在车轮的结构-声辐射研究方面, Thompson等[4]应用二维边界元法研究了车轮直径和辐板厚度对车轮辐射噪声的影响, 并总结了车轮的声辐射效率拟合公式; Sato等[5]对不同辐板型式的车轮进行了现场路试和近场声全息试验, 同时结合有限元分析发现波浪型辐板车轮的辐射噪声峰值主要分布在1.25~1.5 kHz的中心频段; Stefanelli等[6]采用激振器对车轮施加单位力, 研究其在轴向、径向和切向激励下的振声响应, 对比发现激励位置对车轮的辐射噪声影响较大; 房建英等[7]考虑轮轨接触斑的滤波作用, 计算了单个车轮在法向不平顺激励下的滚动辐射噪声, 并讨论了列车速度对车轮振动声辐射特性的影响; 此外, 方锐[8]和杨新文[9]等分别就辐板型式、轮轨接触位置以及辐板开孔对车轮辐射噪声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在车轮的低噪声设计方面, Efthimeros[10]和Nielsen[11]等基于标准车轮分别从辐板厚度、轮毂间的过渡圆弧、轮缘与轮毂间的横向偏移量等几何参数上进行了多目标优化; 薛弼一等[12, 13]分别对不同处理形式(辐板屏蔽式和喷涂式)的阻尼车轮进行了试验测试和仿真研究。
目前, 车轮辐射噪声相关的仿真研究与实车状态下的边界条件尚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分析对象多为单个车轮, 施加激励多为单位力, 辐射环境多为自由声场等方面。基于这一背景, 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现役高速列车上的标准车轮和辐板屏蔽式阻尼车轮, 并对单个车轮的声辐射特性做了基础研究; 然后基于刚性多体动力学得到高速列车在350 km/h下的垂向轮轨力, 作为后续仿真的轮轨激励; 最后建立了四轮对的声振耦合模型, 结合声学边界元法计算轮对噪声在车厢表面形成的声学激励, 通过对比分析说明辐板屏蔽式阻尼车轮的降噪效果。
根据声学原理, 均匀理想流体介质中具有简谐解的小振幅声波波动可以用Helmholtz微分方程表示:
式中:∇2为Laplace算子;
车轮的辐射噪声可以采用直接边界元法[14]进行计算。直接边界元就是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对上述微分方程进行求解, 最后可得到外部辐射声场中任意一点
式中:
高速列车行驶时, 由于车轮和钢轨之间存在不平顺性, 两者相互作用会产生轮轨力。轮轨力一方面直接激起车轮和轨道振动产生轮轨噪声, 另一方面经悬挂系统衰减后, 继续以二系力的形式传递到车身, 引起结构振动响应。车辆在轨道不平顺激励作用下的动态方程为:
式中:
当列车匀速直线行驶时, 轮轨力以垂向为主导, 可以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刚性多体动力学[15]模型利用Hertz非线性弹性接触理论进行求解:
式中: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CRH3型高速列车的标准车轮, 其截面特性如图1(a)所示。车轮半径为460 mm, 采用直型辐板, 辐板厚度约为32 mm。为保证仿真精度, 划分有限元时以六面体结构单元为主, 模型如图1(b)所示, 单个车轮的网格数量约为26 000个。车轮材料为钢, 弹性模量、密度和泊松比分别为2.1× 1011 Pa、7800 kg/m3和0.3。由于钢的阻尼非常小, 对车轮振动及辐射噪声的影响暂不考虑。
为了初步了解单个车轮的声辐射特性, 本文对边界条件作了如下简化:①未建立车轴有限元模型, 仅在轮毂孔的内边界定义固支约束, 用于模拟车轴与车轮的连接关系。②假定列车沿直线平稳运行, 此时轮轨间的横向和纵向蠕滑力均较小, 只需考虑法向正压力。基础研究中施加的激励为单位法向力, 作用点为车轮踏面与钢轨的名义接触点。③实车环境下, 车轮与车体、转向架和设备舱等结构相互遮挡, 会改变车轮噪声的声场分布规律。基础研究中仅关注车轮在自由声场环境中的辐射噪声。
标准车轮在单位法向力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响应, 将此作为速度边界条件, 基于声学边界元法可计算车轮的辐射噪声。本文的仿真频段为0~3000 Hz, 步长取10 Hz。边界元网格尺寸满足1/6波长原理, 为了防止轮毂孔产生声泄漏, 采用附加单元将孔密封。同时基于参考坐标系建立了3个平面场点网格, 用于观察车轮的辐射声场。
图2为车轮噪声的辐射声功率谱。可以看到, 车轮噪声在0~3000 Hz以内随频率的增加整体呈上升的趋势, 低频段的声学响应较小, 能量主要集中在1000 Hz以上的中高频段。在车轮的各阶模态频率处均会产生峰值噪声, 其中以(0, 3)轴向模态(980 Hz)和(r, 3)径向模态(2591 Hz)的贡献量最为突出。为了分析车轮各部分结构辐射噪声占总辐射声功率的比重, 对声学边界元网格分组并进行贡献量计算。可以看到, 相对于车轮的其他结构, 踏面的声辐射贡献最大, 其次是辐板, 而轮毂基本在整个分析频段内远小于前者。踏面的运动主要与车轮的径向振动有关, 因此在车轮的各阶径向模态频率处(1292、1904和2591 Hz等), 踏面的辐射声功率相对最高。辐板的运动主要与车轮的轴向振动有关, 因此在车轮的各阶轴向1节圆模态频率处(1519、1633和1975 Hz等), 辐板的辐射声功率占主导。
图3为980 Hz和2591 Hz下标准车轮的模态振型及辐射声场云图。坐标原点
要降低车轮的辐射噪声可以从主要噪声源入手。由2.2节可知, 踏面对车轮的辐射声功率贡献最大, 但其关系到车轮与钢轨型面的匹配, 影响行车安全性, 因此对踏面进行改进的工作量较大且可行性尚不明确, 可以考虑对辐板进行低噪声控制, 阻尼降噪就是目前的常用手段。本文将文献[12]中的阻尼装置应用到CRH3型高速列车的标准车轮上, 组成一种新型辐板屏蔽式阻尼车轮, 并对其辐射噪声进行了仿真分析。
阻尼车轮的几何结构如图4(a)所示, 屏蔽装置由6等分的扇形阻尼结构组成。每个扇形结构均由4层金属板和3层阻尼板分层相互黏结组成, 每层板的厚度约为2 mm。板与车轮间通过安装环连接固定, 其中大、小安装环分别位于基体车轮的轮辋和轮毂外侧。对应的有限元模型如图4(b)所示, 板与板之间、板与安装环之间以及安装环与基体车轮间的连接关系均简化为网格间的共节点关系。基体车轮材料为钢, 金属板材料为铝合金, 阻尼板选用ZN03型阻尼材料, 相关材料参数如表1所示。
同样地, 采用声学边界元法计算单位法向激励下阻尼车轮的辐射声功率, 并与标准车轮进行对比, 结果如图5所示。从频率上看, 添加屏蔽装置后, 车轮的整体刚度变大, 模态频率得到提升, 由于模态频率处车轮的辐射噪声均较大, 所以阻尼车轮辐射声功率的峰值频率相对于标准车轮有向高频移动的趋势。同时, 屏蔽装置也会使车轮的局部模态增加, 导致阻尼车轮的辐射声功率谱上峰值频率更多。从幅值上看, 相对于标准车轮, 阻尼车轮的辐射声功率几乎在整个分析频段内均有所改善, 其中各阶整体模态频率处的噪声峰值有明显下降, 而部分局部模态引起的噪声峰值相对偏小, 对总辐射声功率的贡献也基本可以忽略。综合来看, 该辐板屏蔽装置对车轮噪声有较好的降噪效果, 主要从3个方面实现:一是从传播途径上直接屏蔽车轮辐板的部分辐射噪声; 二是通过阻尼层将部分振动能量以热量的方式耗散掉; 三是通过金属板与阻尼板间的剪切作用,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屏蔽板及与其相连的轮辋和车轮整体的径向振动, 进而控制了辐射噪声。
前文对单个车轮的声辐射特性做了基础研究, 为了分析高速列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车轮噪声对周围甚至车内声学环境的影响, 还需要对边界条件做进一步完善, 比如合理考虑列车实际运行状态下的轮轨激励、综合计算轮对噪声及其在车厢表面形成的声激励等。
如1.2节所述, 在轮轨表面粗糙度的作用下, 车轮与钢轨间会产生作用力, 并分别激起车轮噪声和轨道噪声。本文对350 km/h匀速直线行驶工况下的列车作了刚性多体动力学仿真。建模时将车厢等效为刚性质量块, 转向架等效为轮对、构架、一系弹簧和二系弹簧等, 其他如横向止档、纵向牵引拉杆和抗蛇形减振器等部件暂不考虑, 部分参数如下:车体质量为3.89× 104 kg; 侧滚惯量为1.26× 105 kg· m2; 点头惯量为1.905× 106 kg· m2; 摇头惯量为1.798× 106 kg· m2; 重心高1.66 m; 一系纵向、横向、垂向刚度分别为920、920、886 kN/m; 二系横向、垂向刚度分别为125、195 kN/m。计算时, 轮轨粗糙度用标准轨道谱进行简化。
由于仿真工况为匀速直线行驶, 因此沿轨道及侧向的力暂不考虑。图6为350 km/h下前转向架前轮对的垂向轮轨力频谱。可以看到, 轮轨力幅值均在8 kN以内, 总体上随频率的升高而呈下降的趋势, 主要分布在1000 Hz以内的中低频段, 且存在多个峰值。对于同一轮对, 轮轨力的频谱特性较为一致, 具体差异由轮轨粗糙度引起, 在此不做详细阐述。
为了反映轮对噪声在车体表面形成的声激励, 划分车厢表面的场点网格作为声学观察点, 并建立轮对噪声的声学边界元分析模型, 如图7所示。将3.1节的轮轨力结果施加到对应车轮的轮轨名义接触点, 计算车轮的振动响应, 然后将此作为速度边界条件, 通过边界元计算得到轮对噪声在任一场点处的声学激励。
图8(a)为1500 Hz下标准轮对辐射噪声的声场云图。可以看到, 车轮噪声在车厢表面的中部辐射相对较小, 声学响应较大的位置集中在两端的转向架及其附近区域。四轮对的辐射噪声可以看作是多个车轮噪声源经叠加和干涉作用后的复合声场, 不同位置的声学响应可能会加强或削弱, 但在车厢端部表现出了一定的瓣状分布和逐层递减的特性, 与单个车轮的自由辐射声场相似。采用同样的方法计算阻尼轮对的辐射噪声, 1500 Hz下的声场分布云图如图8(b)所示。从对比效果上看, 阻尼轮对的降噪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主要体现在场点声压级幅值均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而对于“ 端部大、中间小” 以及瓣状变化、逐层递减等基本分布特征仍然得到了保留, 这说明辐板屏蔽装置并不会改变轮对噪声的指向特性。
具体地, 以车厢端部的一个随机声学观察点M1为例, 分别提取标准轮对和阻尼轮对的辐射噪声频谱。图9(a)为等带宽结果, 可以看到轮对的辐射噪声主要集中在1000 Hz以上的中高频段, 且具有明显的峰值特性。其中, 标准轮对在980、1292、1632、1975和2591 Hz等处的峰值频率分别与(0, 3)轴向、(r, 1)径向、(1, 1)轴向、(1, 2)轴向和(r, 3)径向模态频率相对应, 对应的峰值噪声均在110 dB以下, 但峰值间的大小关系与图2中标准车轮的辐射声功率谱有所不同。一方面是因为实际的轮轨力主要分布在1000 Hz以内的中低频段, 之后随频率的升高而减小, 不同频率下的激励幅值与理想的单位力有本质区别; 另一方面, 单个车轮的辐射声场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当多个车轮噪声源发生叠加和干涉之后, 不同频率下的噪声响应也会被加强或削弱, 进而改变原有的幅值特性。通过对比可以看到, 阻尼轮对的辐射噪声除了峰值频率受车轮刚度影响而向较高频推移之外, 噪声幅值几乎在整个分析频段内均有所下降。进一步将等带宽频谱转换成1/3倍频程谱, 结果如图9(b)所示, 可以发现除了在160 Hz和500 Hz等局部中心频带的声压级略微增加之外, 其他频段上阻尼轮对的辐射噪声均明显小于标准轮对, 尤其是在噪声最为显著的1000~2000 Hz频段。声压级总值方面, 标准轮对和阻尼轮对在M1处的辐射噪声分别为110.6 dB和95.3 dB, 相差约15 dB, 说明阻尼轮对的噪声优化效果较为显著。
(1)标准车轮在单位垂向激励下的辐射噪声主要集中在1000 Hz以上的中高频段, 其中踏面和辐板的贡献量相对较大。辐射声场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与圆心角度呈瓣状变化, 随圆心距离的增加而逐层递减。
(2)辐板屏蔽式阻尼车轮不仅能直接屏蔽辐板产生的部分辐射噪声, 将振动能量以热量的方式耗散掉, 还能抑制车轮整体的径向运动, 因此其辐射声功率相对于标准车轮在3000 Hz以内均有明显降低。
(3)四轮对的辐射声场是多个车轮噪声源经叠加和干涉作用后的复合声场, 对车厢中部的影响较小, 主要分布在车厢端部的转向架及其附近区域, 同时保留了瓣状变化和逐层递减等基本的指向性特征。
(4)在350 km/h的实际轮轨激励下, 四轮对的辐射噪声具有明显的峰值特性, 对应的峰值噪声均在110 dB以下。阻尼轮对的辐射噪声在绝大部分频段上都明显小于标准轮对, 在声学观察点M1处的声压级总值下降约15 dB, 降噪效果明显。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