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江义(1974-),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结构动力学.E-mail:cjy1974@zzu.edu.cn
利用带状单元法分析了存在纤维断裂损伤的复合材料板中导波的频散特性,并讨论了不同损伤模式对导波频散特性的影响。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的每一铺层视为一个带状单元,对于纤维断裂铺层,假设材料常数退化成与基体相同。在此假设下,获得了含纤维断裂损伤复合材料板的运动方程,将该方程转化为特征值问题,即可获得板中导波频率与波数的关系。最后利用数值算例分析了单层纤维断裂和多层纤维断裂损伤对导波频散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可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的超声无损检测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The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 of guided wave in composite plate with fiber fracture damage is analyzed using strip element method, in which the different damage patterns are considered. The layer with fracture damage is assumed to have the same elastic constants as the substrate. Taking each layer as a strip element, the equation governing the movement of a single layer is constructed. Through assembling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all layers, the global movement equation of the composite plate with fiber fracture damage is obtained. Rewriting the global equation yields the corresponding eigenvalue problem, which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uided wave frequency and wave number in the plate. Finall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amage patterns on the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 of guided wave is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examples. The results may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of damage in the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plate via ultrasound technology.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由不同铺层角度的纤维在基体材料中层叠而成[1], 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大的特点, 能够满足某些特殊的性能需求。材料中纤维断裂损伤对其性能有很大影响, 因此需要对这一类损伤进行检测, 超声无损检测[2]无疑是现有的重要检测技术之一。深入认识复合材料板中导波的传播特性是应用超声检测的前提, 在这一领域前人做了大量的工作, 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果。孙丹[3]研究了功能梯度复合材料板中波的传播特性和冲击响应问题。Lee[4]提出了一种波在多向复合材料板中的传播解析模型, 通过对此模型中波传播问题的研究, 发现了不同材料对频散特征的影响很大。Liu等[5, 6]通过数值方法得到了各向异性层合板中波的传播频散特征, 并详细分析了不同传播模态的相速度。Nishiwaki等[7]结合有限元方法与实验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层合板中弹性波的传播。Jeong等[8, 9]采用小波转换法分析了复合材料板中波的传播特性。Datta等[10]则在得到任意层数复合材料层板中波的传播特性后, 发现复合材料层合板和单层板中的频谱是不同的。Kudela等[11]采用谱元法研究了横向弹性波在复合材料中的传播, Lima和Braga[12]用递归算法得到了Lamb波的频谱。带状单元法是一种被用来分析层状结构的数值计算方法, 具有求解效率高、计算稳定性好的特点。Liu等[13]用此方法分析了波在含裂纹各向异性层合板中的散射。陈江义等[14]则用该方法研究了任意梯度分布板中的导波频散特性。
在此基础上, 本文利用带状单元法来研究复合材料板中不同铺层纤维断裂损伤对导波频散特性的影响, 以期对这些影响有更深入的认识, 并能为复合材料板中这类损伤的检测提供理论参考。
图1为N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 厚度沿z轴方向, 各铺层与xoy平面平行, 铺层角为θ , x轴与0° 铺层的纤维方向相同。由于每层纤维的铺层角不同, 因此各层的材料弹性常数也不相同。在此, 将0° 铺层的材料弹性常数矩阵用C^0 表示, 即
变换方法如下:
将0° 铺层的材料弹性常数矩阵用四阶张量表示为
式中:下角m, n, o, p=1, 2, 3; β 为二阶张量, 描述了任意铺层弹性常数相对于0° 铺层的变换关系, 对于角度为
由式(1)和(2)即可求得
如果板中某个铺层(比如第
式中:
假设板在x和y方向无限大, 考虑导波沿
其中拉格朗日函数L=T-E。对于第r层, 其动能
式中:zr 、zr-1 分别为第r层的上、下表面的z坐标; U(r)为位移向量;
式中:ε (r)为应变向量, 将第r层的弹性常数矩阵C(r)带入式(6)中, 再利用带状单元法对位移进行插值, 从而改写式(5)和(6)后, 代入式(4)中即可以得到用节点位移表示的第r层简化运动方程[14]:
式中:
对于一个复合材料板, 其运动方程可由各层运动方程组装而成, 组装方法类似于有限元方法。此外, 假设复合材料板上、下表面应力自由, 此时板表面的应力可表示力:
引入边界条件(8)后, 最后可以得到板的总体运动方程:
假设式(9)的解为
要想使式(10)有解, 频率和波数需满足:
式中:
以T300/1034-C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为对象研究纤维断裂损伤对导波频散特性的影响。板的铺层形式为[(0° /30° /60° /90° )2]s, 共16层, 各铺层厚度均为5 μ m, 0° 铺层和树脂基体的材料弹性常数如表1所示。
为了全面研究纤维断裂损伤对板中导波频散特性的影响, 在设计算例时考虑多种损伤模式, 主要分单层纤维断裂和多层纤维断裂两大类。在分析单层纤维断裂时, 还要考虑不同铺层角和不同位置层的损伤模式。在分析多层断裂时, 进一步考查连续多层纤维断裂和离散多层纤维断裂等不同的损伤模式。
对于单层纤维断裂损伤, 这里具体定义4种损伤模式:第2层纤维断裂(θ 2=30° , 简称“ 模式Ⅰ ” ); 第3层纤维断裂(θ 3=60° , 模式Ⅱ ); 第5层纤维断裂(θ 5=0° , 模式Ⅲ ); 第6层纤维断裂(θ 6=30° , 模式Ⅳ )。图2给出了上述损伤模式下以及无损伤板的前四阶频散曲线, 图中横坐标为无量纲波数
从图2中可知:①由于纤维断裂损伤导致结构刚度下降, 因此在同波数下, 与无损伤板相比, 含损伤板中导波的频率值
有所降低; ②在较低的频段, 4种单层纤维断裂损伤模式对导波频散特性的影响并不明显, 这种影响在高频段才能表现出来; ③相较无损伤复合材料板, 4种损伤模式都会改变导波的频散特性, 但不同损伤模式的影响区别不大; ④由于这里假设导波沿
对于多层纤维断裂损伤, 这里假设3种损伤模式:
(1)模式Ⅴ :第6层(θ 6=30° )、第7层(θ 7=60° )、第8层(θ 8=90° )连续三层纤维断裂。
(2)模式Ⅵ :第2层(θ 2=30° )、第10层(θ 10=60° )、第13层(θ 13=90° )纤维断裂损伤, 三层不连续。
(3)模式Ⅶ :第6层(θ 6=30° )、第11层(θ 11=30° )、第15层(θ 15=30° )纤维断裂损伤, 三层铺层角相同, 但不连续。
图3对上述3种损伤模式、单层损伤模式Ⅰ 及无损伤板中的前四阶频散曲线进行了对比。
相较单层纤维断裂损伤, 多层纤维断裂损伤模式对导波频散特性的影响有一些特点。由图3可以看出:①多层损伤模式对导波传播的影响要大于单层损伤, 这也是显而易见的; ②同样三个铺层出现纤维断裂损伤, 但连续层损伤对导波频散特性的影响要大于离散层损伤; ③对于非连续层损伤模式Ⅵ 和Ⅶ , 尽管它们的铺层角不同, 而且各层的位置也不同, 但是对频散特性的影响基本相似, 因此用超声导波或许可以检测出多层损伤, 但具体判断损伤所在的层位置可能会比较困难。
(1)基于带状单元模型, 给出了分析含纤维断裂损伤复合材料板中导波频散特性的方法。首先利用坐标变换方法计算了各铺层的材料常数, 并假设纤维断裂的铺层材料常数与树脂基体相同。然后利用带状单元法和哈密尔顿原理推导出反映导波频散特性的特征值问题。
(2)考查了不同情况下的单层纤维断裂损伤和多层纤维断裂损伤对导波传播特性的影响。单层损伤时, 只有在高频段时损伤对频散特性的影响较大, 此时影响频散特性的还有铺层角及铺层到板表面距离。多层损伤对频散特性的影响要大于单层损伤, 尤其是连续的多层损伤。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