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吴娇蓉(1973-),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共交通规划,行人交通行为与安全,交通规划.E-mail:wjrshtj@163.com
基于乘客出行感受,提出了公交运行时间稳定性评价指标,并给出了计算模型。该指标能够直接反映公交专用道设置效果,同时体现乘客利益,适合作为公交运行可靠性评价指标。根据上海市路侧公交专用道代表性公交线路的实测跟车调查数据,得到了公交运行可靠性及信号灯延误比例与道路里程的关系曲线,进行了路侧公交专用道长度对公交运行可靠性的影响程度分析。最后提出了单条路侧公交专用道设置长度合理值的建议,设置长度低限值应取6.5 km或线路总长的40%这两个值中的较小值,从而为国内公交专用道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Based on passenger experience, the bus running time stability index and its calculation model were proposed. The evaluation index can reflect the performance of bus lane and the passengers' interests. It is suitable for evaluating the bus operation reliability. An on-board survey on representative bus lines on road-side bus lane in Shnaghai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us running time stability, intersection delay caused by traffic signal and the length of road-side bus lane were obtained by regression. The impact of the length of road-side bus lane on bus operation reliability was analyzed. Finally, the length of road-side bus lane was suggested no less than either 6.5 km or 40% of the total line, whic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design of bus lane in China.
公交专用道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影响公交优先理念能否得到社会认可, 并得以坚持实施的关键因素[1, 2, 3, 4]。目前公交专用道设计时首先考虑是否满足设置条件, 即同时关注道路条件(例如道路等级、横断面形式、车道数、车道宽度等)和交通条件(例如公交车/社会车辆流量和流量比例、客流量及客流量比例、行程车速、道路饱和度、交叉口服务水平等)两个层面[5, 6, 7, 8, 9]; 然后, 在公交专用道设计实施过程中, 更关注道路条件是否允许设置专用道, 而对公交专用道的连续性以及公交专用道合理设置长度的关注度较低。存在的问题是:①在公交专用道, 特别是分小段不连续的路侧公交专用道运行后评估中往往评估下来的运行状态波动性很大; ②由于路侧公交专用道长度对公交线路运行可靠性影响程度缺乏定量分析方法, 因此国内几乎没有人研究路侧公交专用道是否存在一个合理设置长度的低限值; ③国外公交线路运行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已成为评估公交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高峰时段的公共交通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中, 可靠性指标所占的权重最大。1995年美国洛杉矶地区居民出行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表明, 54%的居民认为行程时间可靠性是居民选择出行方式的首要考虑因素[10]; 1998年针对美国奥林奇郡的居民出行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 行程时间的可靠性对居民出行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行程时间长短对居民出行的影响程度[11]; 美国华盛顿市区公交普查结果以及英国实用公交指导手册中的数据也表明, 对于公交乘客而言, 改善可靠性是最重要的, 其次才是提高发车频率[12, 13]。
因此, 本文将基于乘客出行感受, 选取适合评估路侧公交专用道上公交线路运行可靠性的评价指标, 提出相应的计算方法, 结合路侧公交专用道上公交线路实际调查数据, 开展路侧专用道长度对公交运行可靠性影响程度分析, 并给出路侧公交专用道合理设置长度的建议, 为国内公交专用道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公共交通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手册(Transit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manual, TCQSM2004)将可靠性分为准时性(On-time performance)和车头时距稳定性(Evenness of headways)两个方面, 给出了广泛应用的公交运行可靠性评价方法、指标和服务水平分级[14]。
准点性指标是公交可靠性评价的基础和核心, 也是最直观的评价指标, 反映了公交车辆是否按照时刻表规定的时间到达规定车站, 通常用准点率表示, 指准点行车次数与全部行车次数的比值[14], 准点率的计算取决于“ 准点行车” 的定义范围, 从而使得计算结果有较大差异。
公交运行准时性反映公交运营车辆是否晚点, 对于公交运营商和乘客, 关注的不仅仅是运营车辆是否晚点, 还关注车辆晚点的程度, 公交车辆的晚点程度反映了公交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因此稳定性也是公共交通可靠性的重要方面。目前, 评价公交运行稳定性主要有两个角度:基于车辆运行时间和基于发车间隔。公交线路途经道路的行驶条件、交通条件、信号灯数量、驾驶员行为特性等, 都会影响到公交车辆的运行时间和沿途各站的实际间隔。而当一辆公交车在某站产生了延误, 这个延误会相应传播到下一站点, 即更多的乘客滞留在下一站点, 由于上下车人数的增加导致车辆停站时间的延长, 又会导致后续站点产生更大的延误, 且这个过程将会一直持续到终点站。反之, 后续车辆可能由于上下车人数减少降低了停站时间, 可能很快地赶上之前延误的公交车辆, 从而产生“ 聚串” 现象, 导致车辆运行不稳定[15]。
与准时性评价指标不同的是, 目前对稳定性指标的选取比较分散, 主要有三类:①运行时间标准差(或方差)或发车间隔标准差(或方差)[16, 17], 反映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在公共交通可靠性中应用最为广泛; ②运行时间比和发车间隔比[18], 定义为公交实际运行时间或发车间隔与计划运行时间或发车间隔的比值, 反映公交样本数据与时刻表的一致程度; ③车头时距变异系数[14], 定义为数据集的标准差与其均值的比值, 是一个相对变异的指标。
不设置公交专用道时, 公交车与社会车辆处于混行状态, 由于公交车辆动力性能的不足, 受到社会车辆随意的超车变道、交织穿插、停车, 交叉口信号灯延误以及与转向车辆交织延误等因素的干扰, 同时可能受到慢行交通的影响, 导致公交车辆运行秩序混乱, 行车状态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 公交车服务水平很难保证。公交车在高峰期间的运行过程体现为“ 起点站按均匀间隔发车→ 沿途受干扰, 公交车运行车速产生波动、行车间隔变得不稳定→ 乘客不能及时运送, 开始积压, 客流量变得不均匀→ 前车车辆超载、车内拥挤、公交停站时间变长, 后车载客量变小、停靠站时间缩短, 到站时刻可能提前→ 沿途延误累积、车辆行程时间和运行状态变得不稳定→ 公交线路周转能力下降, 调度计划受影响→ 公交服务水平下降” 。
设置公交专用道, 将某一条车道分配给公交车行驶, 使公交车辆和社会车辆分车道行驶, 保障了公交车行驶的道路空间要求, 减少了公交车与社会车辆混行所带来的相互干扰, 公交车运行秩序有所提升, 运行状态更加稳定, 行车延误的减少有效保证了公交车运行车速。因此, 可以认为设置公交专用道最直接的交通效益是公交运行秩序和运行状态稳定性得以提高。
从乘客出行角度出发, 在常规地面公交运行车速不高的现实情况下, 乘客更关心的是乘坐公交车到达目的地的行程时间可靠性, 即乘客上车后, 公交车按照计划时刻表在相对稳定的时间段内到达目的站点, 期望车辆行程时间能够保持稳定, 而对公交车辆自身运行车速关心程度小。
因此, 能够直接反映公交专用道设置效果, 同时体现乘客利益的公交运行可靠性评价指标是公交运行时间稳定性。
根据公交运行可靠性的定义和既有计算指标的总结, 本文定义公交运行时间稳定度TSI(Time stability index), 反映公交车辆按照时间计划稳定运行的能力。首先定义公交运行时间准时度PI(Punctuality index)为公交车从某一区段起始端到终点端之间的实际运行时间与计划运行时间的相对误差与1的差值。设某一区段内公交车从起点站到终点站间的实际运行时间为
公交运行时间准时度:
公交运行时间准时度是用来衡量公交车运行过程的准时程度, 描述了公交线路一个方向上从出发点到终点运行时间与计划运行时间的偏差程度, 且PI≤ 1, 越是接近1, 表明该方向的准时程度越高, 如果PI< 1, 则表明运行时间偏差达到一倍以上, 公交车已经处于非常不准时的的运行状态。
公交运行时间稳定度TSI用来描述线路在一个方向上的准时度的离散程度, TSI越小表明准时的变化程度越小, 计算公式定义如下:
式中:
各城市除个别市郊长线路、定班线路或发车间隔较大的线路外, 对于一般的城市公交线路, 几乎没有基于站点的行车计划, 即站点时刻表, 因此, 由起点站至中途站或中途站间、中途站至终点站的公交计划运行时间无法获取。在这种情况下, 公交运行时间稳定度可采用某一区段各班次公交车实际运行时间的均值作为计算基准。
本文采用人工调查法获取基础数据开展研究, 虽然耗费人力, 但数据精度可达到1 s, 高于上海市公交GPS数据精度[19]。人工调查数据样本量有限的问题, 可通过数据精度分析界定是否满足研究需要。
根据公交专用道的基本属性, 专用道长度、专用道上的公交线路特征(线路多, 发车间隔较短、在专用道上运行里程较长的公交线路)、符合居民常规地面公交出行距离特征(5~8 km左右[20, 21])、道路条件和建设标准(专用道连续性较好、有机非分隔设施、交叉口公交专用进口道比例高、标志标线清晰完善等)、避免道路施工影响等5个原则, 在上海市31条路侧公交专用道中选择浦建路-沪南路路侧公交专用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踏勘(见表1), 考虑公交线路在公交专用道上运行里程和停站数量(里程长, 停站数量多)、发车间隔(间隔较短)、线路特征区位与走向(如体现城市向心交通特性的市通郊线路)3个原则, 筛选出浦建路-沪南路公交专用道上4条具有代表性的备选公交线路:沪南线、451路、779路、929路, 4条公交线路基本概况如表2所示。
综合考虑线路长度、公交线路单程运行时间、在公交专用道上运行里程与线路长度的比例, 选取779路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线路走向及途经的东方路、浦建路-沪南路公交专用道区段交叉口分布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
进行公交运行可靠性分析, 所需数据主要包括公交基础数据(线路长度、站点布局、运营计划等)、公交实际运行数据(公交车辆在各站点的到站时间、离站时间、开关门时间, 以及公交车辆通过各交叉口、立交桥或某些关键节点的时刻等)、客流数据三类, 可采用跟车调查法。根据线路发车时刻表, 均匀抽取各个时刻的公交班次车辆, 安排调查员进行跟车调查, 所获取的调查结果能够反映该线路车辆的运行状况信息。779路公交计划单程运营时间为50 min, 若选择晚高峰开展调查, 则待调查的首班车发车时间不宜早于16:00, 末班车的发车时间不宜晚于18:10, 以保证所选择的样本班次公交车运行时间均在公交专用道专用时段内。
基于此, 在正常工作日的周二、周三、周四的晚高峰时段, 采用跟车调查法于2013年10~11月的采集得到单向各45班次的779路全线实际运行数据。在统计学中, 通常以允许相对误差
计算得到样本数据的相对误差
式中:
根据样本数据公交运行时间均值和标准差(见表3), 取置信度为95%, 计算得到779路跟车调查数据的相对误差在3%以下, 可认为调查数据符合本文研究需要。
本文以信号控制交叉口为节点, 将779路途经的东方路、浦建路-沪南路公交专用道按交叉口及站点位置划分为33个微观区段(区段编号见图2), 根据式(2)的定义, 计算公交专用道内起始端至中途各交叉口区段的的公交运行时间稳定度, 结果如表4、表5和图3所示。
随着路侧公交专用道道路里程的增加, 公交运行时间稳定度指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 增长幅度先快后慢, 直至趋于稳定, 即公交车运行里程越长, 公交运行时间稳定性增加。因此推断, 单条公交专用道应具备一定的长度, 才能有效保障公交运行时间可靠性。
根据两个方向区段公交运行营时间稳定度曲线变化趋势图, 进行函数拟合, 计算曲线拐点, 得到单条公交专用道里程或公交线路能使用的公交专用道里程应在6.4 km以上(约占线路总长的40%), 才能有效保障公交车辆的运行可靠性。
信号交叉口是影响公交专用道运行效益的瓶颈。根据779路跟车调查数据统计, 东方路、浦建路-沪南路公交专用道区段内的交叉口信号灯延误时间占到公交运行总时间40%左右, 与西藏路、周家嘴路[22]公交专用道的交叉口信号灯延误时间所占比例基本相同。陈敏[19]采用上海市公交GPS数据, 以西藏路公交专用道为例, 对信号交叉口之间的微观路段运行时间可靠性与交叉口红灯时间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 两者呈现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路段公交运行时间可靠性直接受下游交叉口信号控制的影响, 红灯时间越长的交叉口, 衔接路段的公交运行时间可靠性越低。
一般情况下, 路侧公交专用道如果存在较多拥堵严重、红灯时间较长的信号交叉口节点, 公交车经过该交叉口区段时, 运行车速和可靠性急剧下降, 在较短的专用道里程内, 该节点的影响权重较大, 公交运行可靠性持续较低, 但随着公交运行里程的增加, 该节点的影响权重可能会降低, 较长的公交专用道可能起到均衡节点影响、调节线路运行、提高可靠性的作用。基于此, 统计779路北向南方向(晚高峰潮汐交通主流向)东方路、浦建路-沪南路连续的公交专用道区段内从起始端交叉口至各中途交叉口区段的信号灯延误时间占公交运行时间的比例, 如表6和图4所示。
可见, 随着路侧公交专用道里程的增加, 公交车信号灯延误占总运营时间的比例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交叉口信号灯延误对公交运营时间的作用存在拐点。采用二次函数拟合, 得到拟合函数为:
计算得到曲线拐点为
综合公交运行可靠性与信号灯延误两个方面的因素, 单条公交专用道的设置长度大于6.5 km或线路总长40%时, 才能有效地保障公交车辆运行效益和时间可靠性。
为对以上计算结果进行合理性验证, 本文选取了西藏北路-西藏中路公交专用道上的18路公交线路作为验证案例, 从公交运行可靠性的角度估算公交专用道适宜的里程数, 对以上结果进行合理性验证。
18路公交线路南起龙华东路蒙自路, 北至鲁迅公园, 线路全长9.79 km, 其中西藏北路海宁路-西藏南路瞿溪约3.3 km长路段设有公交专用道, 占全线比例33.71%。工作日高峰发车间隔为5~8 min, 单程计划运营时间为48 min。线路走向如图5所示。需加以说明的是, 18路公交于2012年10月后陆续有所调整, 下文数据是调整前站点线路运行情况。
本文以信号控制交叉口为节点, 将18路途经的公交专用道划分为微观区段, 分别为北向南30个和南向北33个微观区段。根据式(2)的定义, 计算公交专用道内起始端至中途各交叉口区段的的公交运行时间稳定度, 结果如表7和图6所示。
曲线与779路对应曲线趋势相近。根据两个方向区段公交运行营时间稳定度曲线变化趋势图拟合函数得到的拐点值(拟合结果见表8), 得到单条公交专用道里程或公交线路能使用的公交专用道里程在3.5 km以上(约占线路总长的36%), 才能有效保障公交车辆的运行可靠性。该线路计算所得的最短专用道长度值(3.5 km)与779路的计算结果(6.4 km)相差较大, 该差异缘于这两条线路总长度的差距。而从公交线路能使用的公交专用道里程占线路总长的比值来看, 两条线路的计算结果均为40%左右, 有较高的一致性。
从定性角度对本文得出的公交专用道连续设置路段的最小长度进行验证, 一般认为公交专用道上公交车行程车速为25 km/h[23], 行驶时间不少于15 min[1], 可定性估算得到设置公交专用道的路段应大于6.25 km, 与本文所得结果6.5 km相近。另一方面, 据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网站列出的公交线路统计, 上海市市区660 km2范围内公交线路平均长度为14.8 km(不含短距离接驳线路及特殊的专线线路), 乘以前文所得40%的参考比值, 为6 km, 亦与6.5 km相近, 进而验证了40%这个参考比值的可靠性。
本文筛选上海市具有代表性的路侧公交专用道和公交线路, 基于公交跟车实测数据, 从公交运行可靠性及信号灯延误比例与道路里程的关系曲线得出单条路侧公交专用道合理设置长度低限值应取6.5 km或线路总长的40%这两个值中的较小值。且当路侧公交专用道长度超过这个最低限制时才能有效保障公交运行可靠性和运行效益。后续研究将筛选不同城市路侧公交专用道上行驶线路的数据, 进行分析和验证, 使得研究成果更具推广性和适用性。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