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优特征的改进经验模态分解方法
刘薇娜1, 周小龙1, 姜振海2, 马风雷2
1.长春理工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长春 130022
2.长春工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长春 130012

作者简介:刘薇娜(1956-),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精密、超精密加工,检测及装备.E-mail:wnliu77@163.com

摘要

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D)过程中存在的模态混叠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特征的自适应白噪声平均总体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边界局部均值延拓的方法抑制端点效应问题,同时,在经验模态分解的每个阶段自适应地添加有限次白噪声,保证在平均次数相对少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唯一残余分量来获取信号的固有模态函数,从而避免了模态混叠问题的产生。通过分析仿真信号和实测信号,证明了该方法对模态混叠现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可有效避免端点效应问题的产生。

关键词: 机械设计; 经验模态分解; 最优特征; 模态混叠; 固有模态函数
中图分类号:TN91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5497(2017)06-1957-07
Improved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 based on optimal feature
LIU Wei-na1, ZHOU Xiao-long1, JIANG Zhen-hai2, MA Feng-lei2
1.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2.School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mode mixing exists during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an improved EMD method based on the best feature of 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s proposed. First, the method of boundary local mean is used to deal with the end effect problem. Meanwhile, limited white noises are added at each stage of the EMD. Then, a unique residual component is computed to get each intrinsic mode function with a small number of ensemble size, thus, the mode mixing problem is solved. 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re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good performance in solving the mode mixing problem and can restrain the end effect problem effectively.

Keyword: mechanical design;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 optimal feature; mode mixing; intrinsic mode function
0 引 言

希尔伯特-黄变换[1](Hilbert-Huang trans-form, HHT)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一种处理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有效方法。该方法能够根据信号的自身特性, 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将非平稳信号分解成一系列具有不同特征尺度的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IMF), 有效地提取出信号的本质特征。并通过Hilbert变换得到表征信号时间-频率-能量三者关系的Hilbert谱, 该谱图能够突显信号的局部特征, 具有良好的时频分辨能力[2]。因此, 被广泛应用于机械[3]、电力[4]、金融[5]、医学[6]等众多领域。

EMD是HHT方法的核心, 其分解结果的优劣将直接影响HHT分析的准确性。由于EMD方法忽略了信号所拟合的包络线在端点处的约束[7], 导致每次样条插值产生拟合误差, 随着误差的不断累积, 分解出的各阶IMF分量在端点处产生发散现象; 并且在分解多频率分量的非平稳信号时, 会产生单一IMF分量中包含截然不同的频率成分或同一频率成分被分解到不同的IMF分量中的问题[8]。当发生上述问题时, EMD所分解出的IMF分量不具有真实的物理意义, 难以表达信号特征。为此, 国内外研究学者提出了很多方法, 如:支持向量回归机[9]、波形匹配延拓[10]、斜率再优化延拓[11]、优化Hermite插值法[12]等用于抑制端点效应问题; 同时, 采用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13](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解决模态混叠问题, 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针对EMD分解过程中的模态混叠等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特性的自适应白噪声平均总体经验模态分解(Optimal feature 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 OFCEEMDAN)方法。该方法采用边界局部均值延拓抑制端点效应问题, 同时, 自适应地向信号中添加白噪声, 通过计算唯一的残余信号来获得信号的各阶IMF分量, 达到解决模态混叠的问题。通过仿真研究和对实际信号的分析, 验证了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抑制端点效应问题, 同时可有效避免模态混叠问题的发生。

1 本文方法

EEMD(Ensemble EMD)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改善EMD所存在模态混叠问题的方法, 其主要思想是向原信号中添加不同幅值的白噪声来获得新的极值点, 并将多次EMD分解所得IMF的均值作为最终的真实IMF分量。在多次总体平均获取IMF分量的同时, 不同幅值白噪声对于原信号的影响也得到了抵消。然而, 经EEMD分解后所得的IMF分量中仍有一定幅值的噪声残留[14], 虽然通过增加总体平均次数可以减少残留噪声, 但增加了算法的计算量, 这将直接导致虚假模态分量的产生。

为解决EEMD分解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同时抑制EMD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端点效应问题, 本文提出了OFCEEMDAN方法。该方法以基于边界局部均值延拓的EMD为核心, 首先, 利用信号两侧端点和其临近的两个极值点的特征, 对包络线在信号两端点处的值进行均值估计, 并将估计值添加到极值序列中。然后, 为防止信号端点成为最值点, 出现较大拟合误差的情况, 对估计值和端点值进行比较, 选取最优的延拓极值点, 从而达到抑制端点效应的目的。

定义运算符Ek(· )为通过边界局部均值延拓的EMD方法所得到的第k阶IMF分量; < · > 为求解信号的平均值; wi为包含不同幅值的高斯白噪声。

采用OFCEEMDAN方法对于信号xi=x+β 0wi进行分解的具体分解步骤如下所示。

(1)进行I次试验, 采用基于边界局部均值延拓的EMD对xi进行分解, 将得到的第1阶IMF分量取均值, 即为OFCEEMDAN的第1阶IMF分量:

d~1=d-1=< E1(xi)> (1)

(2)信号的第1个残余分量为:

r1=x-d~12

(3)同样进行I次试验, 并对信号r11E1(wi)进行基于边界局部均值延拓的EMD分解, 当得到第1阶IMF分量时分解停止, 此时, 第2阶IMF分量为:

d~2=< E1(r1+β1E1(wi)> (3)

(4)对余下的每个阶段, k=2, 3, …, K, 计算第k个残余分量:

rk=rk-1-d~k4

(5)采用基于边界局部均值延拓的EMD分解rkkEk(wi)(i=1, 2, …, I)至第1阶模态分量, 并定义第k+1阶OFCEEMDAN的模态分量为:

d~k=< E1(rk+βkEk(wi)> (5)

(6)执行步骤(4), 并将k加1。当残余信号的极值点个数不超过2时分解结束。

分解结束时, 设所有模态分量的数量为K, 则最终的残差信号为:

rK=x-k=1Kd~K6

因此, 原信号经OFCEEMDAN分解后可表示为:

x=k=1Kd~K+rK7

在每一个模态分解阶段, 根据系数β k0std(rk)(k≥ 1)可实现信噪比的自主选择, 从而达到自适应添加噪声的目的。其中, β 00std(x)/std(E1(wi)), ε 0为所添加噪声的标准差。

由OFCEEMDAN分解过程可知, 其不仅具备了EEMD的抗模态混叠性能, 同时, 该方法分解过程相对于EEMD更加完整, 而分解的每个阶段自适应地添加有限次白噪声, 能够保证在平均次数相对少的情况下, 对信号进行精确重构, 并避免了EEMD为克服分解不完整和提高重构精度而导致的分解效率低的问题。此外, 该方法以基于边界局部均值延拓优化的EMD方法为核心算法, 有效避免了EMD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端点效应, 使分解结果最优。

2 仿真分析

为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仿真一组由小幅冲击成分c1、调制分量c2和谐波c3组成的信号S, 如图1所示。对于旋转机械而言, 其正常工作时的运动呈现周期性的特点, 可用谐波分量表示。当旋转机械中出现损伤故障时, 通常表现出高频冲击和调制响应的特性[15], 因此, 仿真信号S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图1 仿真信号Fig.1 Simulated signal

利用本文所提出的OFCEEMDAN方法对仿真信号S进行分解, 其中, 所添加白噪声的标准差ε 0=0.2, 总体试验次数I=500, 分解得到的各IMF分量如图2所示。

图2 仿真信号的OFCEEMDAN分解结果Fig.2 OFCEEMDAN decomposition results of simulated signal

由图2可以看出, 分解得到的前3阶IMF分量分别对应着仿真信号中的冲击成分c1, 调制分量c2和谐波信号c3, 各IMF分量之间不存在模态混叠现象, 同时, 分解得到的虚假分量较少, 与仿真信号吻合。

为进行对比, 分别采用EMD和EEMD方法对上述仿真信号进行分解, 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仿真信号EMD分解结果Fig.3 EMD decomposition results of the simulated signal

图4 仿真信号EEMD分解结果Fig.4 EEMD decomposition results of simulated signal

从图3和图4中不难看出:EMD和EEMD方法的分解结果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模态混叠, 其中两种分解方法得到的IMF1分量中既包括冲击成分, 也含有调制成分; 相较于EEMD方法, EMD方法分解得到的IMF2与仿真信号的谐波成分相比, 失真更加严重; 同时, 两种分解方法的结果中都出现了较多的虚假和干扰分量。

为更加准确地分析不同分解方法的优劣, 定义如下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对上述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1)正交指数Ort

Ort=t=0Ni=1n+1j=1n+1ci(t)cj(t)/x2(t), ij8

式中:ci(t)和cj(t)分别为信号x(t)的第i阶和第j阶IMF分量; n为信号x(t)中IMF分量的总阶数。

正交指数Ort是一个总体的判定标准:Ort的值越大表示各IMF分量间的相关性越大, 则它们间的正交性越低。在理想情况下, 各阶IMF分量间应完全正交, 但由于端点效应问题的存在, 经EMD分解后的各阶IMF分量无法满足完全正交, Ort的值越低表明各IMF分量间的正交性越好, 即分解过程中所受端点效应的影响越小。因此, Ort可作为评价抑制EMD端点效应的有效指标。

(2)迭代次数Ins

采用不同的极值延拓和信号分解方式都会导致在IMF分量筛分的过程中的迭代次数不同。每一阶IMF分量所需的迭代次数越少, 说明所选用的方法运算效率越高。

(3)重构误差Rce

Rce主要用于保证信号的完备性, Rce越大表明分解过程中信号的信息损失越多, 后续分析中很可能由于信号中关键信息的损失造成分析结果出现严重偏差。在此, Rce取重构误差信号中的纵坐标绝对值的最大值作为评价因子。表1为不同方法对仿真信号分解后的评价因子对比。

表1 不同分解方法的仿真信号评价因子 Table 1 Evaluation factors of simulated signal

表1可知, 虽然EMD方法在每次分解IMF分量过程中的迭代次数和重构误差都比较小, 但其无法解决自身的模态混叠问题, 而正交指数过大, 也表明端点效应并未得到有效抑制, 这些问题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 EEMD方法具有一定的抗模态混叠特性, 但该方法主要应用于解决模态混叠问题, 因此, 端点效应问题并未得到抑制, 同时需要对含噪信号通过有限次集成平均, 为此, 其IMF分量和重构信号中仍有噪声残留, 这致使其重构误差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 在总体平均次数并不大的情况下, EEMD方法的迭代总次数达到27 248次, 分解效率较低。

与上述两种方法相比, OFCEEMDAN能够有效抑制端点效应的产生, 由于是自适应地添加噪声, 能够在较少平均次数下, 消除IMF分量中的噪声成分, 因此, 其重构误差相几乎为0, 分解所用总体迭代次数为14 225次, 相比EEMD方法, 迭代总次数减少了47.79%, 有效提高了分解效率。

3 应用实例

选用图5所示的齿轮箱故障信号进行分析, 其中故障原因为从动齿轮点蚀故障。所用齿轮箱为一级减速器, 齿轮箱由输入轴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相连。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为标准直齿轮, 模数为2 mm, 齿数分别为55和75。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靠近从动齿轮负载一侧的轴承座上, 采样频率为5120 Hz, 采样时间为1 s。输入轴转速为880 r/min, 驱动齿轮的转频f1=14.67 Hz, 由传动比可知, 从动齿轮转频f2=10.48 Hz。

图5 齿轮箱故障信号Fig.5 Gear box fault signal

图6 不同方法的齿轮箱故障信号分解结果Fig.6 Decomposition results of gear box fault signal

采用不同分解方法对齿轮箱故障信号进行分解, 可以将此复杂信号分解成包含不同频率成分的模态函数信号, 从而获得信号的高频故障成分, 实现对其故障信息的获取。采用EMD、EEMD和OFCEEMDAN方法对故障信号进行分解, 分别得到10阶、12阶和8阶IMF分量, EEMD和OFCEEMDAN方法所添加的噪声标准差ε 0=0.01, 总体试验次数I=100。图6为不同方法的分解结果, 其中EMD和EEMD取前9阶IMF分量进行对比分析。

由图6可知, 采用EMD和EEMD方法对端点效应的抑制效果并不理想, 各低频分量产生明显的失真, 端点处幅值偏差过大; 同时, EMD的抗模态混叠性能不佳, 分解得到的各IMF分量间存在严重的模态混叠问题, 而EEMD方法所分解出的IMF5、IMF6以及IMF7与IMF8之间都存在明显的模态混叠, 这势必将影响齿轮箱信号故障特征提取的有效性。

图7为不同分解方法所获得高频分量IMF1的包络谱。由图7(c)可以清楚地看出, 在IMF1的包络谱中10.46 Hz和21.37 Hz处有明显的谱线出现。而10.46 Hz和21.37 Hz分别为从动齿轮转频的1倍频和2倍频, 同时高频成分被削弱, 根据齿轮振动机理, 可判定与输出轴相连的从动齿轮存在故障, 而当齿轮发生点蚀故障时, 其低倍转频成分被加强并且啮合频率和高频成分被削弱[16], 与图7(c)所示结果相一致。图7(a)和7(b)中, 由于端点效应和模态混叠问题的影响, 分解得到的高频IMF1分量混叠了其他频率成分, 导致IMF1包络谱中存在很多干扰成分, 10.76 Hz和21.64 Hz的谱线特征不明显, 降低了故障特征提取的准确性和故障诊断的可靠性。

图7 不同方法分解出的高频分量IMF1包络谱Fig.7 Envelope spectrum of IMF1 with different method

OFCEEMDAN方法由于以平均极值延拓的EMD为核心, 同时, 在分解的每个阶段自适应地添加有限次白噪声, 因此, 该方法所分解出的各阶IMF分量在抑制端点效应和模态混叠问题上都明显优于EMD和EEMD方法。表2为不同方法对齿轮箱故障信号分解后的评价因子对比, 由各评价因子可进一步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表2 不同分解方法的齿轮箱故障信号评价因子 Table 2 Evaluation factors of gear box fault signal
4 结 论

(1)以边界局部均值延拓为核心的OFCEEMDAN方法, 具有较好的抗模态混叠性能, 由于在分解的每个阶段自适应地添加有限次白噪声, 能够保证在平均次数相对少的情况下, 对信号进行精确重构, 并避免了EEMD方法所存在的分解效率低和IMF分量中噪声残留的问题; 同时有效解决了EMD分解过程中的端点效应问题。

(2)通过仿真信号和齿轮箱故障信号的分析, 证明了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出复杂信号中所包含的各频率分量, 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Huang N E, Shen Z, Long S R, et al.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the Hilbert spectrum for nonlinear and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analysis[J]. Proceeding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Series A: 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1998, 454(1971): 903-995. [本文引用:1]
[2] 陈艳娜. 基于EEMD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13.
Chen Yan-na. Research on fault diagnosis of rotating machinery method based on EEMD algorithm[D]. Haerbin: College of Electrical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本文引用:1]
[3] 姜万录, 卢传奇, 朱勇. 基于HHT和模糊C均值聚类的轴向柱塞泵故障识别[J].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 2015, 42(2): 429-436.
Jiang Wan-lu, Lu Chuan-qi, Zhu Yong. HHT and fuzzy C-means clustering-based fault recognition for axial piston pump[J].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ition), 2015, 45(2): 429-436. [本文引用:1]
[4] Wang X, Cai J L, He K J. EMD copula based value at risk estimates for electricity markets[J].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2015, 55: 1318-1324. [本文引用:1]
[5] Xie Q W, Xuan B, Li J P, et al. EMD algorithm based on band width and the application on one economic data analysis[C]//15th European Signal Processing Conference, Poznan, Poland , 2007: 2419-2423. [本文引用:1]
[6] Bai F, Zhang J, Zheng J. Similarity analysis of DNA sequences based on the EMD method[J]. 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s, 2011, 24: 323-237. [本文引用:1]
[7] 朱赛, 尚伟. 经验模态分解中包络线算法[J].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2, 37(9): 125-128.
Zhu Sai, Shang Wei. Analysis and study of envelope algorithm in EMD[J]. Fire Control & Command Control, 2012, 37(9): 125-128. [本文引用:1]
[8] 雷亚国. 基于改进Hilbert-Huang 变换的机械故障诊断[J]. 机械工程学报, 2011, 47(5): 71-77.
Lei Ya-guo. Machinery fault diagnosis based on improved Hilbert-Huang transform[J].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1, 47(5): 71-77. [本文引用:1]
[9] 于介德, 程军圣, 杨宇. 机械故障诊断的Hilbert-Huang变换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54-69. [本文引用:1]
[10] 邵晨曦, 王剑, 范金锋, . 一种自适应的EMD端点延拓方法[J]. 电子学报, 2007, 35(10): 1943-1948.
Shao Chen-xi, Wang Jian, Fan Jin-feng, et al. A self-adaptive method dealing with the end issue of EMD[J]. Acta Electronica Sinica, 2007, 35(10): 1943-1948. [本文引用:1]
[11] 方琨, 王渝, 马利兵, . 基于RO-SBM的Hilbert-Huang变换端点效应抑制方法[J].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3, 33(2): 319-324.
Fang Kun, Wang Yu, Ma Li-bing, et al. Improved method for restraining end effect in Hilbert-Huang transform based on RO-SBM and its applications[J]. Journal of Vibration, Measurement & Diagnosis, 2013, 33(2): 319-324. [本文引用:1]
[12] Li Y, Xu M, Wei Y, et al. An improvement EMD method based on the optimized rational hermite interpolation approach and its application to gear fault diagnosis[J]. Measurement, 2015, 63: 330-345. [本文引用:1]
[13] Wu Z H, Huang N 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 noise-assisted data analysis method[J]. Advances in Adaptive Analysis, 2009, 1(1): 1-41. [本文引用:1]
[14] Torres M E, Colominas M A, Schlotthauer G, et al. A 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 Prague, Czech, 2011: 4144-4147. [本文引用:1]
[15] 孔德同, 刘庆超, 雷亚国, . 一种改进的EEMD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 振动工程学报, 2015, 28(6): 1015-1021.
Kong De-tong, Liu Qing-chao, Lei Ya-guo, et al. The improved EEMD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J].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Engineering, 2015, 28(6): 1015-1021. [本文引用:1]
[16] 王佃武. 基于小波分析的齿轮箱齿轮点蚀故障诊断[D]. 兰州: 兰州理工大学流体动力与控制学院, 2006.
Wang Dian-wu. Gear pitting corrosion fault diagnosis in gearbox based on wavelet analysis[D]. Lanzhou: College of Fluid Power and Control,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6.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