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念腾飞(1989-),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道路建筑材料.E-mail:tengfeinian@163.com
为了更好地将沥青化学组分变化与沥青路用性能联系起来,提高寒区沥青路面的耐久性。本文联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动态剪切流变(DSR)测试技术,基于灰色关联熵分析数学模型,探讨了冻融循环下沥青流变特性参数和特征官能团含量的变化情况及其关联程度,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冻融循环前、后沥青结构的微观形貌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沥青在冻融循环下,发生了水-温老化反应;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沥青FTIR谱图中亚砜基与羰基呈现出明显增大的趋势、沥青复数剪切模量对数值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出负线性增长的趋势、相位角随温度的升高呈现线性增长的趋势、抗车辙因子随温度的升高呈现指数衰减的趋势;沥青化学组分变化对流变特性参数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羰基、芳香族化合物、非对称脂肪族化物、脂肪族化物、亚砜基;基质沥青经过水冻融循环后,沥青膜结构出现明显的褶皱和絮状区。
In order to better link the chemical analysis with the pavement performance of asphalt binders, improve the durability of asphalt pavement in cold area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Dynamic Shear Rheological (DSR) test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asphalt rheological parameters and characteristic functional groups under freeze-thaw cycl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he content of characteristic functional groups of asphalt was discussed based on gray relational entropy analysis model.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asphalt before and after the freeze-thaw cycle was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Results show that water-temperature aging reaction occurs in the asphalt during the freeze-thaw cycles. Under different freeze-thaw cycles, the sulfoxide and carbonyl groups in the asphalt FTIR spectrum show a significant increase. The logarithm of asphalt complex modulus has a negative growth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The phase angle changes linearly with the temperature. The rutting factor exhibits and exponential decay pattern with temperature. The asphalt chemical compositions influence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in the order carbonyl,asymmetric aliphatic,sulfoxide. The asphalt film structure appears obvious folds and flocculent areas after water freeze-thaw cycles.
沥青路面以其行车平稳、舒适、振动小、噪音低及便于维修养护等诸多优点, 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1, 2]。然而, 沥青化学组分变化和流变特性对其路用性能的优劣起关键作用, 选用优良的沥青材料可有效减少路面出现开裂、车辙、沉陷和剥落等一系列早期病害[3, 4]。由于沥青材料的典型黏-弹性材料特性, 目前我国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采用针入度等级标准来评价沥青材料已不能全面反映沥青材料的路用性能[5]。因此, 采用化学组分分析和流变学特性参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沥青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 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沥青材料高温流淌与低温脆裂现象的本质原因, 对沥青材料路用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价值[5, 6, 7]。
为探明寒区沥青化学组分变化对其流变学特性参数的影响。本文联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动态剪切流变(DSR)测试技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冻融循环前后沥青微观形貌结构进行表征, 基于工程系统理论— — 灰色关联熵分析法, 探讨冻融循环下沥青特征官能团含量变化与沥青流变特性参数复数剪切模量
试验所用沥青为90#A级天津产壳牌克练石油沥青(KL90), 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检测试验所用沥青的各项技术指标(见表1), 其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1.2.1 DSR试样
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中T0602的方法制备试样。将原样沥青置于(130± 5) ℃烘箱中加热2 h至足够流动状态, 并浇筑于试验板中心处使沥青基本覆盖整个试验板(除周边留有2 mm宽, 见图1(a)), 待沥青变硬后将试样从试验板上取下便可得DSR试样。
1.2.2 可施加损伤FTIR试样
参考本文作者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可施加损伤FTIR沥青试件制备机》(2017204972660)方法制备FTIR试样, 制备的试件如图1(b)所示。
1.2.3 冻融循环试验方法
对制备好的试样, 按以下步骤进行冻融循环试验:
(1)将制备好的FTIR与DSR试件放入培养皿中用生活用水浸泡6 h。
(2)将培养皿中的水倒掉, 把试件置于培养皿中在-20 ℃的冰柜中冻12 h。
(3)待达到冻融时间时, 将装有试件的培养皿置于恒温室融化6 h, 恒温室的温度为(25± 0.5) ℃、湿度控制在35%~60%。
以上(1)~(3)步为1个冻融循环过程, 本研究中对经0、3、6、9、12、15和18次的沥青试件进行大量的FTIR与DSR测试。
1.3.1 DSR测试
试验用高精密TA-AR1500ex流变仪产于美国, 试件尺寸为直径25 mm、试验板间隙(1.00± 0.05) mm, 试验采用温度扫描的模式对经冻融循环0、3、6、9、12、15和18次后的沥青试样进行测试, 温度测试范围为52~76 ℃, 间隔为6 ℃, 试验频率为10 rad/s, 用控制应力的方法对试件进行测试, 其应力水平为120 Pa。
1.3.2 FTIR测试及定量分析方法
试验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为美国产Thermo Scientific Nicolet iS5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试验测试范围为650~4000 cm-1, 分辨率为4 cm-1, 扫描次数为32次, 并选取衰减全反射(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ATR)iD Foundation-Multi-bounce ATR ZnSe水平槽形附件进行谱图采集, 采用涂膜法将沥青涂抹到ATR晶体上测试。
以吸收峰两侧最低点的切线为校正基线来计算吸收峰面积。依据朗伯-比耳(Lambert-Beer)定律, 对沥青胶结料的FTIR谱图进行定量分析。特征官能团的峰面积比定义如下:
式中:
1.3.3 SEM微观形貌表征
试验用德国产蔡司(ZEISS)EVO18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沥青试样进行表征测试, 该电镜最大放大倍数为10万倍。其具体方法为:①将沥青样品融于三氯乙烯中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沥青溶液; ②将沥青样品溶液均匀滴在贴有导电布的金属呈样桩上, 并置于红外灯下干燥; ③待三氯乙烯完全挥发样品干燥时, 对试样进行喷金处理; ④对沥青试样进行SEM测试。
灰色控制系统是一种新型工程系统理论, 其应用方向之一灰色关联熵分析虽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的科研领域当中[8, 9], 但在沥青材料化学组分与路用性能特性参数方面的探究鲜有报道。灰色关联熵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灰熵分析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
依据功能性、可获取性、完整性、可比性和非重叠性原则选取映射量[10]。将被影响因素建立成参考序列
(2)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初值化
在计算过程中, 为了消除数据量纲及数量级对分析结果的影响[11, 12], 对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其处理方法为:
(3)计算灰关联系数
通过式(3)对模型中灰关联系数进行求解:
式中:
(4)计算灰关联熵与灰熵关联度
为避免失真现象, 需保证比较序列始终在参考序列的上方或下方[11], 即规定
设
式中:
为序列
式中:
SHRP推荐采用复数剪切模量
从图2可以看出, 经过不同冻融循环次数n后, 沥青复数剪切模量、相位角和车辙因子的温度扫描曲线随温度的变化较大, 根据菲克定律[15, 16], 沥青在水冻融循环下, 沥青和水接触的表面和内部化学物质的浓度梯度力促使水进入沥青空隙中, 导致沥青内部水溶性物质(亲水基团)被水溶解, 引起沥青物料组成比例发生变化, 发生了水-温老化反应。从图2(a)可以看出, 沥青复数剪切模量对数值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出负线性增长趋势, 随着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大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且变化曲线相互平行, 即沥青复数剪切模量随温度变化负线性关系曲线数学表达式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可通过一个曲线方程式沿纵轴上下平移得到; 从图2(b)可以看出, 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 沥青相位角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出线性增长的趋势, 且相位角变化曲线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发散趋势, 表明沥青随着温度的升高受到荷载作用后其变形不容易恢复, 且沥青相位角对温度变化敏感性较强; 从图2(c)可以看出, 不同冻融循环下, 抗车辙因子随温度的升高呈现指数衰减的趋势, 且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大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分析其原因为经过高低温的交替以及水溶液作用, 沥青轻组分含量减少, 沥青发生水-温老化后变硬。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技术可以从微观角度定性地分析和研究沥青老化前、后的结构以及化学组分的变化[7, 17]。根据文献[18]并结合研究老化沥青FTIR表征结果, 选取2920和2852 cm-1脂肪族化合物、1700 cm-1羰基、1600 cm-1芳族化合物、1456和1376 cm-1脂肪族化合物(非对称)及1030 cm-1亚砜基为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沥青特征官能团(即化学组分变化研究对象), 沥青FTIR测试谱图及特征官能团变化局部放大图见图3。为了分析沥青化学组分变化和流变参数之间的关联程度, 并对所得沥青FTIR测试谱图特征官能团进行定量分析, 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 各特征官能团含量
结合图3和表2可以看出, 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 沥青FTIR谱图中1031 cm-1亚砜基吸收峰与1700 cm-1羰基吸收峰呈现出明显增大的趋势, 表明沥青在水冻融循环时发生了老化(此结论与文献[19]所得沥青在冻融循环下发生了老化结论一致), 羰基和亚砜基是可以用来表征沥青老化程度的宏观指标, 且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大, 羰基和亚砜基吸收峰明显增大。此结果与文献[20]所得沥青中酮、羰基等含氧官能团形成引起沥青老化, 且沥青经老化后出现了羰基C=O和亚砜基S=O, 并且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反应程度加深等结论一致。
本研究依据FTIR试验测定结果提出下列沥青冻融循环老化反应历程:
(1)羰基老化
羰基官能团吸收峰随着老化时间延长或者是老化温度提高, 变化都很明显, 且持续增大。原因是酮、羧酸以及芳香族中的苯甲基和许多脂肪烃侧链, 在沥青老化时容易与氧结合, 使在酮、羧酸其他含氧官能团中氧大量增加, 使沥青的极性增强、劲度大幅度增大。温度升高后可以加速沥青的氧化, 因为温度升高, 氧与极性分子反应速度增快; 另外温度升高使部分原来已经缔合的分子裂解, 进一步促进这些组分与氧结合, 氧化速度加大, 氧化组分增多。其双键的氧化反应如下:
(2)亚砜基老化
双键在氢过氧化物的作用下与硫醇官能团反应生成硫醚官能团。而硫醚官能团又可以被氧化成亚砜官能团, 硫的氧化老化后, 反应生成亚砜基团, 描述如下:
本文分别以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沥青复数剪切模量
由于本文篇幅原因, 在此仅以温度64 ℃下DSR测试所得的沥青复数剪切模量
通过式(3)对分析模型灰关联系数进行求解, 结果见表5, 并依据式(4)计算模型中分布密度值, 结果见表6。由于在本分析模型中选取了5种特征官能团指数, 所以采用式(6)进行本模型中灰熵关联度计算时灰熵最大值为
此外, 将测试温度为52~76 ℃、间隔为6 ℃下DSR测试所得的沥青复数剪切模量
图4为不同温度下5种特征官能团指数变化含量与沥青复数剪切模量、相位角和抗车辙因子关联度柱状图。从图4可以看出, 5种因素关联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C=O、Ar、B, a、B、S=O, 即沥青化学组分变化对流变特性参数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羰基、芳香族化合物、非对称脂肪族化物、脂肪族化物、亚砜基。其中, 可以明显看出, 亚砜基对流变特性参数的影响要远小于其他4种特征官能团指数变化含量的影响。而IAr值越大表现为沥青芳香环组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的含量越高, 沥青的延度越大; IB值越大表现为沥青饱和分含量越高, 沥青的针入度越大, 可以看出, 针入度和延度对沥青流变特性参数影响也较大。因此, 在路面材料选用时应该严格控制沥青老化指标(反映在化学组分上为羰基)、针入度和延度。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常用来表征物质微观结构和外貌特征, 在生物和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1]。图5中给出了基质沥青及6次冻融循环后基质沥青的微观形貌。
从图5(a)可以看出, 基质沥青在扫面电镜下十分均质, 并呈现出膜结构形态、接近于均相结构。图5(a)中虚线圈处部分成像颜色与其他部分稍有差别, 其原因为试样涂于带有微孔的导电布上, 刚好虚线圈部分处于导电布孔上; 在实线圈内, 试样由于膜结构破裂, 而呈现出孔结构。对沥青膜结构破裂处进一步微观表征, 其结构如图5(b)所示, 可以看出虽然膜结构呈现出褶皱形状, 但是褶皱膜表面依旧呈现出均质相结构。图5(c)为沥青经6次水冻融循环后的SEM图像, 从中可以看出, 沥青膜结构出现明显的褶皱和絮状区, 且图5(d)冻融循环后沥青膜结构破裂处褶皱膜表面呈现出明显的微褶皱结构形态, 分析其原因为水冻融循环下, 沥青中羧酸、脂肪胺和脂类等亲水基团和水溶性物质被水溶解、吸收, 改变了沥青中各化学组分的含量及比例, 发生了水-温老化, 从而使沥青变硬、变脆。
(1)沥青在水冻融循环下, 沥青中羧酸、脂肪胺和脂类等亲水基团和水溶性物质被水溶解、吸收, 改变了沥青中各化学组分的含量及比例, 发生了水-温老化反应。
(2)沥青复数剪切模量对数值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出负线性增长的趋势, 随着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大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且变化曲线相互平行; 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 沥青相位角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出线性增长的趋势, 且相位角变化曲线随温度呈现出发散趋势; 不同冻融循环下, 抗车辙因子随温度的升高呈现指数衰减趋势, 且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大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3)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 沥青FTIR谱图中1031 cm-1亚砜基吸收峰与1700 cm-1羰基吸收峰呈现出明显增大的趋势。
(4)沥青化学组分变化对流变特性参数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羰基、芳香族化合物、非对称脂肪族化物、脂肪族化物、亚砜基。
(5)基质沥青经过水冻融循环后, 沥青膜结构出现明显的褶皱和絮状区, 且膜结构破裂处褶皱膜表面呈现出明显的微褶皱结构形态。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