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朝成1,2,郑荣才2,任军平3,朱如凯4
Dai Chaocheng1,2,Zheng Rongcai2, Ren Junping3,Zhu Rukai4
摘要:
为了深入认识四川前陆盆地须家河组沉积物源方向及物源区构造背景,对该盆地次级构造单元内须家河组砂岩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特征、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盆地中的碎屑物源主要来自再旋回造山带,部分可能来自造山之前的混合区,不同的构造单元和层位存在不同物源区的特点:川西坳陷物源主要受龙门山逆冲推覆带控制;川东北坳陷物源主要受米仓山-大巴山逆冲推覆带控制;川东南坳陷物源受雪峰古陆控制,而川中古隆起物源则主要来自南部峨眉瓦山古陆。物源区具有大陆边缘向大陆岛弧转化的构造演化特点,须四期龙门山的逆冲推覆活动明显强于须二期。
中图分类号:
[1] | 张渝金, 吴新伟, 江斌, 郭威, 杨雅军, 刘世伟, 崔天日, 李伟, 李林川, 司秋亮, 张超. 大兴安岭扎兰屯地区格根敖包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2): 404-416. |
[2] | 刘栋, 李仲东, 陈威, 詹伟, 陈珊珊. 伊洛瓦底盆地D区块及周缘古近系物源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1): 81-94. |
[3] | 徐文礼,郑荣才,颜雪,文华国,崔璀. 下扬子地区早古生代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4): 1108-1122. |
[4] | 王力圆,郑有业,高顺宝,黄亮亮,毛荣威. 西藏吉瓦地区渐新统日贡拉组物源分析及找矿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4): 1097-1107. |
[5] | 朱志军,陈洪德. 川东南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6): 1590-1600. |
[6] | 杨勇强, 邱隆伟, 孙宝强, 付育璞. 微观组分聚类分析在物源体系恢复中的应用——以民丰洼陷沙三段中亚段为例[J]. J4, 2012, 42(1): 30-38. |
[7] | 胡晓兰, 樊太亮, 张晓龙, 何辉, 王进财, 方芹, 邹拓.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姚家组SⅡ+Ⅲ砂组物源分析及沉积微相[J]. J4, 2011, 41(3): 647-656. |
[8] | 包汉勇, 杨风丽, 王丹萍, 于海啸, 吴哲. 苏南地区中、古生界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以圣科1井为例[J]. J4, 2011, 41(1): 29-38. |
[9] | 和钟铧,刘招君,郭宏伟,侯 伟,董林森. 漠河盆地中侏罗世沉积源区分析及地质意义[J]. J4, 2008, 38(3): 398-04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