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形边裂隙,破坏模式,微裂纹数,接触力分布,裂缝贯通机制
," /> L形边裂隙,破坏模式,微裂纹数,接触力分布,裂缝贯通机制
,"/> <span>L形边裂隙单圆孔砂岩单轴压缩力学特性</span>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2023, Vol. 53 ›› Issue (2): 541-.

• • 上一篇    下一篇

L形边裂隙单圆孔砂岩单轴压缩力学特性

邓志颖1,范  1, 2, 3,何忠明2,崔志猛1, 4,姜旭东1   

  1. 1.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西安   710064

    2.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省公路先进建养技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长沙  410114

    3.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075

    4.广州诚安路桥检测有限公司,广州  510420

  • 收稿日期:2021-08-21 出版日期:2023-03-26 发布日期:2023-04-06

  • Received:2021-08-21 Online:2023-03-26 Published:2023-04-06

摘要:

 为加深对含交会裂隙圆孔岩石裂纹扩展和断裂机理的认识,分别对含一对水平边裂隙(A系列)和L形边裂隙(B系列)的单圆孔砂岩试样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建立颗粒流模型以提取加载过程中的位移云图和微裂纹数量,对比两个系列试样的变形和开裂差异,获得不同裂隙长度与倾角砂岩试样模型的接触力分布演化和颗粒位移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 边裂隙弯折缝改变了岩样的破坏模式,随裂隙长度增加或倾角增大,含水平边裂隙砂岩试样先后发生剪切破坏和翼型拉伸破坏,而含L形边裂隙砂岩试样先后发生共面剪切破坏和共面拉伸破坏;2) 单轴压缩下砂岩试样中圆孔与裂隙的开裂相互作用,产生了剪切、共面剪切、翼型拉伸、共面拉伸和反向拉伸5种类型的裂缝,揭示了含边裂隙单圆孔砂岩试样的裂缝贯通机理;3) 裂隙长度一定时,与含水平边裂隙砂岩试样相比,含L形边裂隙砂岩试样开裂晚、变形小、强度低、破坏早、稳定性差。

关键词: L形边裂隙')">

L形边裂隙, 破坏模式, 微裂纹数, 接触力分布, 裂缝贯通机制

中图分类号: 

  • TU45
[1] 年廷凯,张克利,刘红帅,徐海洋.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三维边坡稳定性与破坏机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1): 178-185.
[2] 齐干, 杨国兴, 李兵. 西藏古格王国遗址洞窟变形破坏模式、机制及加固对策[J]. J4, 2011, 41(5): 1494-150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肖长来,梁秀娟,崔建铭,兰盈盈,张君,李书兰,梁瑞奇,郑策. 确定含水层参数的全程曲线拟合法[J]. J4, 2005, 35(06): 751 -0755 .
[2] 孙永河,付晓飞,吕延防,付广,阎冬. 地震泵抽吸作用与油气运聚成藏物理模拟[J]. J4, 2007, 37(1): 98 -0104 .
[3] 嵇艳鞠, 栾卉, 李肃义, 万玲, 王远, 许洋铖, 李丽, 林君. 全波形时间域航空电磁探测分辨率[J]. J4, 2011, 41(3): 885 -891 .
[4] 康立明,任战利. 多参数定量研究流动单元的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W93井区为例[J]. J4, 2008, 38(5): 749 -0756 .
[5] 姜纪沂, 张宇东, 谷洪彪, 左兰丽. 基于灰色关联熵的地下水环境演化模式判别模型研究[J]. J4, 2009, 39(6): 1111 -1116 .
[6] 张庆,张延军,周炳强,黄贤龙,于子望,孙永泉. 天然冷源对地下水源热泵的影响规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2): 537 -543 .
[7] 谢忠雷,陈卓,孙文田,尹波. 不同茶园茶叶氟含量及土壤氟的形态分布[J]. J4, 2008, 38(2): 293 -0298 .
[8] 贾军涛,王璞珺,邵 锐,程日辉,张 斌,侯景涛,李金龙,边伟华. 松辽盆地东南缘营城组地层序列的划分与区域对比[J]. J4, 2007, 37(6): 1110 -1123 .
[9] 王永在, 姚德, 李功胜, 王志国. 淄博市大气降尘矿物组合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 J4, 2010, 40(6): 1429 -1434 .
[10] 薛永超, 程林松. 白豹油田长8油藏成岩储集相[J]. J4, 2011, 41(2): 365 -3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