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辽东南地区晚中生代地层发育不甚完全,具有两期盆地叠合演化的特征,即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两个演化阶段,经历了2次伸展裂陷和2次挤压反转。在详细研究辽东南地区各盆地岩石地层序列、生物化石组合特征、年代地层格架以及区域地层对比的基础上,讨论了盆地的演化阶段和演化规律,指出是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边缘不同方向的俯冲与走滑,以及来自北方西伯利亚板块的持续碰撞挤压的联合构造应力场制约了中国东北地区晚中生代盆地的裂陷过程和构造反转的演化,进而为揭示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岩石圈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中图分类号:
[1] | 宋明春, 李杰, 李世勇, 丁正江, 谭现锋, 张照录, 王世进. 鲁东晚中生代热隆-伸展构造及其动力学背景[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941-964. |
[2] | 景先庆, 杨振宇, 仝亚博, 王恒, 徐颖超. 三峡地区新元古代莲沱组底部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165-180. |
[3] | 杨长清, 李刚, 龚建明, 杨传胜. 中国东南海域中生界油气地质条件与勘探前景[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1): 1-12. |
[4] | 高万里,王宗秀,王对兴,李春麟. 浙东南晚中生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3): 861-875. |
[5] | 张超,徐仲元,刘正宏,李世超,时溢,范志伟. 东北延边地区晚中生代柳洞岩体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1): 145-157. |
[6] | 王建, 谢志鹏, 许文良, Keiko Hattori. 鲁西中生代高镁辉石闪长岩中超镁铁质捕虏体成因:氧化态和铂族元素证据[J]. J4, 2012, 42(5): 1390-1403. |
[7] | 张允平. 东北亚地区晚侏罗-白垩纪构造格架主体特点[J]. J4, 2011, 41(5): 1267-1284. |
[8] | 彭向东, 李蔚伟, 李晓敏, 石春磊. 黑龙江省嘉荫县乌拉嘎断陷中、新生代地层序列与盆地演化[J]. J4, 2011, 41(1): 86-92. |
[9] | 张英利,孟庆任. 燕山构造带中段早白垩世盆地特征[J]. J4, 2008, 38(4): 604-0612. |
[10] | 贾军涛,王璞珺,邵 锐,程日辉,张 斌,侯景涛,李金龙,边伟华. 松辽盆地东南缘营城组地层序列的划分与区域对比[J]. J4, 2007, 37(6): 1110-11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