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4 ›› 2011, Vol. 41 ›› Issue (1): 177-181.
王羽1|2| 许强2|柴贺军3|唐胜传3|冯五一1
WANG Yu1|2,XU Qiang2,CHAI He-jun3,TANG Sheng-chuan3,FENG Wu-yi1
摘要:
合理地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研究计算滑移地层的滑移规律并进行有效的预测,一直是亟待解决的岩土工程问题。通过基于Shannon伪近邻法时序分析理论研究易滑岩层变形破坏的演变机理;通过边坡演变的动力学方程组,建立相空间重构,得出显示边坡系统动态特性延迟时间与关联维数的计算公式,并对边坡变形破坏过程进行了实例分析,得到最佳嵌入维数取值,提取和恢复边坡系统原有的规律。在古树屋滑坡位移的外推预测中,模型计算相对误差都控制在2%以内,计算结果接近于实测位移值。工程实践表明,基于该模型的时序预测方法,在边坡位移初始变形和等速变形阶段,能保证95%以上的拟合控制精度。
中图分类号:
[1] | 危润初, 肖长来, 张余庆, 梁秀娟. 中国降水混沌识别及空间聚类[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2): 626-635. |
[2] | 孙红月,熊晓亮,尚岳全,蔡岳良. 边坡虹吸排水管内空气积累原因及应对措施[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1): 278-284. |
[3] | 王科,王常明,王彬, 姚康,王天佐. 基于MorgensternPrice法和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对比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3): 902-907. |
[4] | 杜丽丽,孙红月,尚岳全. 松散堆积土边坡充气排水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3): 877-882. |
[5] | 王吉亮,杨静,李会中,黄孝泉,刘冲平,白伟,郝文忠,朱永生.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拱肩槽边坡稳定性[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2): 528-536. |
[6] | 年廷凯,张克利,刘红帅,徐海洋.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三维边坡稳定性与破坏机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1): 178-185. |
[7] | 周福军,陈剑平,栾海,徐黎明,牛岑岑. 变尺度混沌优化算法在二密滑坡锚固方案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1): 192-198. |
[8] | 刘财, 杨宝俊, 鹿琪, 冯晅, 刘洋, 王典. 黑龙江板块构造地球物理研究基本进展[J]. J4, 2012, 42(5): 1497-1505. |
[9] | 沈世伟, 佴磊, 徐燕. 不同权重条件下降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J]. J4, 2012, 42(3): 777-784. |
[10] | 李明, 李广杰, 张文. 基于概率统计的可拓学分析方法在边坡岩体质量分级中的应用[J]. J4, 2011, 41(5): 1488-1493. |
[11] | 刘永莉, 尚岳全, 于洋. BOTDR技术在边坡表面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 J4, 2011, 41(3): 777-783. |
[12] | 安玉科, 佴磊. 关键块体系统锚固法在加固边坡危岩中的应用[J]. J4, 2011, 41(3): 764-770. |
[13] | 聂春燕, 王祝文, 李泽, 崔炳民. 储集层测井信号的非线性混沌特性[J]. J4, 2011, 41(1): 305-309. |
[14] | 刘红帅, 年廷凯, 万少石. 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边界约束效应[J]. J4, 2010, 40(3): 638-644. |
[15] | 王羽, 肖盛燮, 冯五一, 张元才, 于忆骅. 土质边坡失稳判别的CA-AA耦合模型[J]. J4, 2010, 40(1): 148-1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