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4 ›› 2012, Vol. 42 ›› Issue (1): 30-38.
杨勇强1|邱隆伟1|孙宝强1,付育璞2
YANG Yong-qiang1, QIU Long-wei1, SUN Bao-qiang1,FU Yu-pu2
摘要:
物源分析是盆地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有利储层预测和油气田勘探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物源区形成的母岩及沉积环境存在差异性,致使各物源区沉积物组分在微观特征上存在差异。选取民丰洼陷沙三中亚段沉积物特征元素比值和重矿物含量作为研究的样本,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物源体系进行研究。首先,在对特征元素指标进行优选的基础上,通过对沉积物特征元素比值进行Q型聚类分析,精确刻画了不同物源体系的范围;其次,对沉积物重矿物含量进行R型聚类分析,恢复了不同物源区的母岩类型。研究表明:洼陷主体区主要受来自青坨子地区的永安镇三角洲和南部的东营三角洲影响。分析结果与宏观的沉积学特征一致,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判断沉积物的物源方向。
中图分类号:
[1] | 陈欢庆, 穆剑东, 王珏, 邓西里. 扇三角洲沉积储层特征与定量评价——以辽河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于楼油层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14-24. |
[2] | 张兆辉, 刘化清, 苏明军. 基于地层切片的小尺度沉积相定量解释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3): 893-899. |
[3] | 郭荣涛, 赵习, 刘红光, 石开波, 刘婧, 蒋启财. 兰州盆地下白垩统碎屑岩层序地层序列:祁连山早白垩世隆升的沉积学响应[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2): 321-335. |
[4] | 耿晓洁, 朱筱敏, 董艳蕾. 地震沉积学在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分析中的应用以泌阳凹陷东南部古近系核三上亚段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57-64. |
[5] | 栗宝鹃, 董春梅, 林承焰, 程俊阳, 任丽华, 郭威. 不同期次浊积扇体地震沉积学研究——以车西洼陷缓坡带车40-44块沙三上亚段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65-79. |
[6] | 张晶, 刘化清, 李双文, 冀虎山, 袁淑琴, 洪忠. 断陷湖盆深水重力流水道的识别标志及沉积模式——以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沙一段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3): 701-711. |
[7] | 戴朝成,郑荣才,任军平,朱如凯. 四川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区分析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4): 1085-1096. |
[8] | 何云龙,解习农,李俊良,张成,张建新. 琼东南盆地东西部块体流沉积内部结构特征的差异性[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1): 39-48. |
[9] | 郑荣才,李云,戴朝成,高博禹,胡晓庆,王昌勇. 白云凹陷珠江组深水扇砂质碎屑流沉积学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6): 1581-1589. |
[10] | 方石, 张培震, 刘招君, 刘金平, 田军. 东三江盆地南部白垩纪以来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J]. J4, 2012, 42(1): 66-76. |
[11] | 刘长利, 朱筱敏, 胡有山, 廖飞燕, 王正国. 地震沉积学在识别陆相湖泊浊积砂体中的应用[J]. J4, 2011, 41(3): 657-664. |
[12] | 苗长盛, 董清水, 张旗, 崔大勇, 许圣传, 王敏雪.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在油田老区挖潜中的应用--以吉林油田乾146区块开发为例[J]. J4, 2011, 41(1): 39-45. |
[13] | 杨勇强, 邱隆伟, 姜在兴, 白凤坤. 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物源体系[J]. J4, 2011, 41(1): 46-53. |
[14] | 陈永良, 李学斌. 基于核函数理论的系统聚类分析[J]. J4, 2010, 40(5): 1211-1216. |
[15] | 房春生, 孟赫, 田雷, 钟宇红, 王菊. 吉林省典型城市大气颗粒物主要排放源成分谱对比研究[J]. J4, 2010, 40(5): 1149-11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