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4 ›› 2012, Vol. 42 ›› Issue (5): 1469-1476.
刘传正|刘艳辉
LIU Chuan-zheng, LIU Yan-hui
摘要:
分析了中国地质灾害防治现状,概述了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以甘肃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反思了地质灾害防治理念的不足。从地质环境可持续开发利用视角,构建了区域地质环境可持续利用评价框架和地质安全评价体系。基本结论是:应跳出单纯工程地质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的惯性思维,将保护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害有机结合,树立持续利用地质环境的科学观,更有效地达到减轻地质灾害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
[1] | 王孔伟, 常德龙, 李春波, 胡安龙, 魏东. 再论“滑坡群”——以三峡库区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5): 1491-1501. |
[2] | 卢文喜, 郭家园, 董海彪, 张宇, 林琳. 改进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在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5): 1511-1519. |
[3] | 陶占盛,王新民,吴志强,杨平,秦喜文. 基于组合权重的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模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6): 2010-2015. |
[4] | 薛群威,刘艳辉,唐灿. 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统计模型与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5): 1614-1622. |
[5] | 王金哲,张光辉,严明疆,聂振龙,刘中培.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土壤盐分平衡情势评价方法及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3): 939-944. |
[6] | 王楠, 曹剑峰, 赵继昌, 李书光. 长春市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方式适宜性分区评价[J]. J4, 2012, 42(4): 1139-1144. |
[7] | 张海燕, 王新民, 尹慧, 张以晨, 王延亮, 王立春.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阈回归联合聚类分析[J]. J4, 2011, 41(2): 529-535. |
[8] | 杜超, 肖长来, 刘秀亮, 张民, 曹国忠. 基于Bossel框架的双城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 J4, 2010, 40(2): 331-336. |
[9] | 陈力,梁海安,张文娟,荣帆. 模糊数学方法在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区划中的应用--以抚顺市城区为例[J]. J4, 2008, 38(5): 837-0840. |
[10] | 张青,史彦新,林君. 时间域反射法用于滑坡监测的试验研究[J]. J4, 2007, 37(1): 134-0138. |
[11] | 李伟忠,吴冲龙,谭照华. 面向勘察与管理的三峡库区地灾勘察点源信息系统[J]. J4, 2006, 36(03): 424-428. |
[12] | 姜纪沂,曹剑峰,谢晓峰,王利刚,平建华. 中国北方山丘区城镇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吉林省磐石市为例[J]. J4, 2005, 35(06): 756-0761. |
[13] | 廖香俊,冯亚生,丁式江,张本仁,徐忠胜,吴 丹. 海南岛东北部地质环境评价[J]. J4, 2005, 35(05): 646-6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