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2) 335-348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502101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本期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打印本页]    [关闭]                  下一篇
地质与资源
北极地区地质构造及主要构造事件
李学杰1, 姚永坚1, 杨楚鹏1, 陈振林2, 汪俊1, 张亚玲1
1.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760;
2.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武汉 430074
摘要

北极地区范围很广,北极圈面积达2 100×104 km2,区域地质复杂。通过对北极地区区域地质编图,笔者认为前寒武纪主要由波罗的、劳伦和西伯利亚三大克拉通,以及其间的微板块或地块组成。主要造山带包括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的贝加尔造山带、晚志留世-早石炭世的加里东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海西造山带、晚中生代的上扬斯克造山带、新西伯利亚造山带与楚科奇-布鲁克斯造山带。根据北极地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显生宙以来经历的构造事件大致包括: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的贝加尔运动,致使波罗的古陆与斯瓦尔巴-喀拉地块碰撞造山;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加里东运动,在劳伦古陆周边形成规模巨大的加里东造山带;晚古生代的海西运动,波罗的古陆与西伯利亚古陆的碰撞造山形成海西造山带;北极阿拉斯加-楚科奇微板块裂离加拿大边缘,侏罗纪加拿大海盆开始张开;早白垩世,阿拉斯加-楚科奇微板块继续与西伯利亚碰撞,阿纽伊洋(Anyui Ocean)消亡,形成上扬斯克-布鲁克斯造山带。受北极调查程度影响,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北极 北冰洋 区域地质 构造事件 克拉通 造山带
收稿日期  2014-06-13   修回日期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15-03-26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502101
基金项目:

国土资源部专项项目(GZH201200601)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李学杰(1964-),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海洋地质研究工作,E-mail:xuejieli@yeah.net

Copyright © 2008 by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