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 41(5) 1267-1284 DOI: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本期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打印本页]    [关闭]                  下一篇
纪念专栏
东北亚地区晚侏罗-白垩纪构造格架主体特点
张 允 平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沈阳110034
摘要

将东北地区主体构造特征置于东北亚大地构造背景中进行分析,可将东北亚地区晚中生代-古近纪的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时段:1)中-晚侏罗世,特提斯洋扩张及古北美大陆板块与古欧亚大陆之间的碰撞,致使蒙古-鄂霍茨克湾闭合,形成大规模深层次逆冲构造;并在南蒙古和华北地块北缘产生远距离的构造叠加效应。2)晚侏罗-早白垩世,特提斯洋板块、古太平洋构造域(包括古太平洋和伊泽纳奇板块)与古欧亚大陆之间的联合作用,导致亚洲东部大陆地壳向东蠕散、伸展和断块活动,伴随发育小型断陷盆地和变质核杂岩。3)早白垩世末(阿尔布晚期)-新近纪(中新世),特提斯洋板块(后期包括印度大陆)、太平洋构造域与欧亚大陆间的联合作用,导致古太平洋(或伊泽纳奇板块)消失及鄂霍茨克海微板块与欧亚大陆之间的碰撞,在大陆边缘叠加形成火山-深成岩带和坳陷盆地。在100~40 Ma期间,太平洋构造域与欧亚大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欧亚大陆东部边缘产生重大影响,在导致大陆岩石圈-地壳减薄、地幔类型转变和强烈深成构造-岩浆活动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与大陆边缘断块活动有关的浅层效应。

关键词: 东北亚 晚中生代 构造格架 构造域关系 构造
收稿日期  2011-06-01   修回日期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11-09-26  
DOI:
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大调查项目(1212010813032)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张允平(1951-)|男|山东乳山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地构造、区域地质与区域成矿规律研究|E-mail:syzhyp@qq.com

Copyright © 2008 by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