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 41(5) 1458-1465 DOI: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本期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 | 下一篇
地质与资源
东北地区上古生界泥质岩石共存黏土矿物
胡大千|刘越|洪艳|解晓婷
吉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摘要

利用电子显微镜(JSM-6700F)配合能谱仪(INCA),进行了黏土矿物显微形貌和微区成分的研究。自生伊利石和绿泥石通常片径为1~3 μm,边界平直;碎屑(次生或原生)伊利石和绿泥石一般片径>3 μm,呈不规则的片状集合体形态。在化学成分上自生、碎屑伊利石和绿泥石基本一致。共存黏土矿物出现的几率和相对质量分数研究表明(XRD):研究区黏土矿物以伊利石(I)和绿泥石(C)为主,高岭石(K)和伊利石/蒙皂石混层(I/S)次之,绿泥石/蒙皂石混层(C/S)较少,蒙皂石(S)极少。伊利石结晶度(IC)和黏土矿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的相关分析反映,IC与I/S、K、I、I/S、C、C/S、C/S和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1、0.262、-0.447、-0.290、-0.265、-0.190、-0.160和-0.117。采用因子分析研究了黏土矿物参数的空间展布特征:F1因子主要为IC、I/S+C/S和I+C的相对含量;F2因子主要为IC、伊利石(白云母)多型和伊利石(白云母)b0值;F3因子为I/S和C/S比值;F4因子为S+K。采用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IC与S、I/S、I、K、C和C/S相对质量分数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泥质岩石 黏土矿物 统计分析 极低级变质作用 上古生界 东北地区
收稿日期  2010-11-12   修回日期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11-09-26  
DOI: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CB21930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项目(GO800-06)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胡大千(1955-)|男|重庆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矿物学和岩石学研究|E-mail:hudaqian2510@sina.com

Copyright © 2008 by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