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 41(6) 1784-1793 DOI: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本期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 | 下一篇
兴蒙造山带及邻区中生代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作用专辑
内蒙古拜仁达坝与维拉斯托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对比
孙爱群1, 牛树银1,2,马宝军1, 聂凤军3, 江思宏3, 张建珍1,王宝德1,陈超1, 2
1.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石家庄050031;
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摘要

拜仁达坝银铅锌矿和维拉斯托银铅锌矿是同一矿田中一梁之隔的2个大型矿床,银的远景储量可超过1 万t,铅锌远景储量可达600 万t,其成矿作用严格受大兴安岭中南段幔枝构造控制。中生代以来,由于幔枝构造活动,导致强烈的火山喷发和大规模的岩浆侵入,不仅沟通了深部矿质迁移的通道,而且在幔枝构造轴部形成了一系列由于构造隆升及岩浆侵入有关的断裂构造体系,并成为重要的成矿、控矿构造,为含矿流体的迁移和集聚提供了有利通道和储集场所。 研究表明:拜仁达坝银铅锌矿和维拉斯托银铅锌矿的形成受不同规模构造的控制,矿田构造为大兴安岭中南段幔枝构造南缘北西侧的主拆离带,矿床构造为一系列次级拆离带,矿体构造则为压扭性转为张性或张扭性的断裂构造,矿石结构构造也表现出裂隙贯入或角砾状特征。地球化学数据分析也支持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深部,仅在成矿流体上升及其成矿过程中混入部分壳源物质。

关键词: 地幔热柱 幔枝构造 成矿模式 拜仁达坝 维拉斯托 内蒙古
收稿日期  2011-07-09   修回日期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11-11-26  
DOI:
基金项目:

危机矿山研究项目(20089948,20109901);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304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137) ;石家庄经济学院招标项目(2008JZ01)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孙爱群(1954-)|女|河北威县人|教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的教学与研究|E-mail:chen-liren@163.com

Copyright © 2008 by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