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4) 941-947 DOI: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本期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 | 下一篇
地质与资源
依兰盆地始新统达连河组油页岩成因新认识
柳蓉1,2,3,刘招君1,2,3,杜江峰4,刘冬青1,杨小红1, 徐银波1
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2.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61;
3.油页岩与共生能源矿产吉林省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61;
4.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究中心|北京100027
摘要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石矿物组合、有机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等资料,研究了依兰盆地达连河组含煤-油页岩段与油页岩段油页岩成因。含煤-油页岩段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1型,油页岩段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1-II2型,且都表现为弱氧化-还原特征,但是两者却具有不同的成因。含煤-油页岩段油页岩形成于湖泊-沼泽沉积体系,油页岩形成于湖泛作用基准面上升时期,直接发育在原来沼泽发育的位置,由于该时期水动力很弱,无法带入新的氧气,又有大量的生物生长并且不断原地死亡堆积,形成了有机质很丰富的油页岩。油页岩段油页岩形成于半深湖-深湖体系,该体系中频繁重力流作用的出现,把陆源碎屑带入深湖、半深湖中的时候,也把氧气带入到湖底,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导致该油页岩段的有机质呈混合型以及弱氧化-还原特征。

关键词: 依兰盆地 达连河组 油页岩 重力流
收稿日期  2011-10-11   修回日期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12-07-26  
DOI: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076);国家潜在油气资源(油页岩勘探开发利用)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建设项目(OSP-01);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200903035);吉林大学种子基金项目(2011-2012)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柳蓉(1976-)|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含油气盆地分析和油页岩成矿理论研究|E-mail:liurong@jlu.edu.cn

Copyright © 2008 by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