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2) 469-483 DOI: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本期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 | 下一篇
地质与资源
亚洲大陆主要活动块体的现今构造应力数值模拟
戴黎明1,2,李三忠1,2,楼达3,索艳慧1,2,刘鑫1,2,余珊1,2,周淑慧3
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266100;
2.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266100;
3.中国石油大港油田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280
摘要

亚洲大陆晚新生代和现代构造变形以活动地块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在统一构造格局下不同地块间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速度。为了研究这些具有不同运动学性质块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构造变形特征,基于亚洲大陆的总体构造格局构建了二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模拟结果,对比已知GPS数据、震源机制解以及地质调查数据等,定量分析了大陆内部主要活动地块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亚洲大陆现今构造变形特征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我国的西部陆块内,由于周边一系列近EW向弧形活动构造带的存在,导致其内部次级块体运动速率的衰减,从而进一步导致应力环境的变化,由青藏中部的挤压-拉张环境逐渐转变为塔里木、天山地区的完全挤压环境;在西伯利亚地块和印度板块的联合挤压作用下,华北地块上地壳的应力表现为较弱的挤压环境,而在该种应力环境下块体内部伸展构造的成因很可能与其深部的动力学环境有关;华南地块的运动方向与台湾造山带相反,从而形成一个秦岭-大别造山带以南的较强烈的挤压-拉张区;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菲律宾俯冲板块的联合挤压作用下,巽他地块作为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的逃逸窗口,表现出以婆罗洲、南海为中心近圆弧形的弱挤压区以及环绕挤压区外缘挤压-拉张区的应力分布特征。

关键词: 亚洲大陆 活动块体 构造应力 有限元法
收稿日期  2012-10-09   修回日期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13-03-26  
DOI: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90072,4107215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ZR2012DQ012);中央高校财政南海专项;海洋“863”重点项目(2009AA093401)

通讯作者: 李三忠(196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及海洋地质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Tel:0532-66781971
作者简介: 戴黎明(1980-),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及其数值模拟研究,Tel:0532-66781971,E-mail:dlming.geo@gmail.com

Copyright © 2008 by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