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3) 867-876 DOI:     ISSN: 1671-5888 CN: 22-1343/P

本期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 | 下一篇
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
不同降雨条件下黄土高原浅层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价
庄建琦1,2,彭建兵1,2,张利勇1
1.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54;
2.长安大学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西安710054
摘要

黄土地区浅层滑坡发育非常广泛,由于其具有分布规律性差、前期变形迹象小、分布范围大、面小点多等特征,目前还无法进行有效预测,因此给黄土地区工程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根据无限边坡模型,结合降雨入渗-土体强度衰减规律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了不同降雨条件下黄土地区浅层滑坡发育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将该评价模型应用到延河一级支流幸福川流域,预测在有效降雨量30、50、100、200 mm条件下,该流域浅层滑坡发育程度,并与当前较为流行的SINMAP模型(地形稳定性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不稳定和潜在不稳定浅层滑坡主要分布在末级河流的两侧和源头,稳定和较稳定区域主要分布在一级河流河道两侧和塬面上;通过对比分析,SINMAP模型计算的结果与本文建立的模型在降雨强度30 mm时的计算结果较为一致。②在本文建立的模型评价结果中,随着有效降雨量的增加,Fs(稳定性系数)<1.00的不稳定区域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从30 mm的1.12%到200 mm的4.79%;相反,稳定区域则出现逐渐减少的趋势。③根据已发生灾害点的分布,随着有效降雨量的增加,研究区域已发生的灾害点分布在Fs<1.25的比例明显增加,从30 mm的62%到200 mm的88%,在SINMAP评价模型中,研究区域已发生的灾害点的64%分布在不稳定和潜在不稳定区域内,说明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精度。通过与SINMAP评价模型对比,本文建立的模型主要采用基于降雨入渗规律,而SINMAP评价模型主要基于降雨汇流过程,因此在利用过程中应根据区域特征选择利用。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浅层滑坡 预测模型 幸福川流域
收稿日期  2012-11-20   修回日期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13-05-26  
DOI: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30753,4120224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2M521728)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庄建琦(1982-),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地质灾害评价和预测方面的研究,E-mail:jqzhuang@chd.edu.cn

Copyright © 2008 by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