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彭仕宓
LI Hai-yan, PENG Shi-mi
摘要: 重新认识处于开发中后期油藏的沉积环境、沉积微相及其特征,建立准确的储集层模型,对于查明剩余油分布和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对文留油田文72断块沙三中亚段五砂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沙三中亚段为一套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支流间湾及前三角洲泥5个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对研究区各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沉积微相与含油性的关系,认为油气的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的储集性能最好,河口坝次之,远砂坝较差,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中图分类号:
[1] | 赖锦,王贵文,陈阳阳,黄龙兴,张莉莉,王迪,孙艳慧,李梅. 川中蓬莱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储层成岩相与优质储集层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2): 432-445. |
[2] | 杨有星,金振奎,白武厚,乔东生,刁丽颖,孟凡洋,袁明会,张春. 黄骅坳陷歧北斜坡区薄层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及演化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5): 1330-1340. |
[3] | 王祝文, 向旻, 刘菁华, 王晓丽, 张雪昂, 杨闯. 基于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声波测井全波列特征时频分析[J]. J4, 2012, 42(5): 1553-1559. |
[4] | 胡晓兰, 樊太亮, 张晓龙, 何辉, 王进财, 方芹, 邹拓.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姚家组SⅡ+Ⅲ砂组物源分析及沉积微相[J]. J4, 2011, 41(3): 647-656. |
[5] | 李顺明, 宋新民, 刘曰强, 王友启, 李艳明, 唐后军. 温米退积型与进积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J]. J4, 2011, 41(3): 665-672. |
[6] | 史彦尧, 宋新民, 郝志海, 俞宏伟. 基于沉积微相-岩石相建立砾岩油藏测井参数解释模型[J]. J4, 2010, 40(3): 707-712. |
[7] | 谢其锋, 周立发, 何明喜.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层类型及次生孔隙成因[J]. J4, 2010, 40(3): 503-508. |
[8] | 李军, 尤桂彬, 高庆胜, 刘秉林, 李金鹏. 大民屯凹陷元古宇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J4, 2010, 40(1): 21-29. |
[9] | 杨县超, 李旦, 康立明, 卿颖, 任战利. 鄂尔多斯盆地韩渠-张天渠地区长2油层沉积相及储层特征[J]. J4, 2010, 40(1): 38-47. |
[10] | 郭洪金,李勇,钟建华,王海侨. 山东东辛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碳酸盐岩储集特征[J]. J4, 2006, 36(03): 351-357. |
[11] | 王谦,吴志芳, 张汉泉,莫修文. 随机分形在刻划储层非均质特性中的应用[J]. J4, 2005, 35(03): 340-03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