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4 ›› 2010, Vol. 40 ›› Issue (2): 373-377.
谷复光1,2,王清1,张晨1
GU Fu-guang1,2,WANG Qing1,ZHANG Chen1
摘要: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地质灾害评估与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选取金沙江流域典型泥石流影响因子指标值作为原始数据,基于投影寻踪法与可拓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危险度评价模型,根据原始数据的结构特征搜索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投影方式,从而映射出最客观的综合数据特征值。并通过可拓学理论解决泥石流体系的模糊性、不确定性与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客观性、确定性之间的矛盾,将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之间的从属关系拓展到因子与标准之间的距离,从而定量化地描述出研究区泥石流危险度的特征。
中图分类号:
[1] | 肖凡, 陈建国. 基于RCGA的PPC模型在化探异常识别与提取中的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4): 1319-1330. |
[2] | 宋志, 邓荣贵, 陈泽硕, 冯伟. 磨西河泥石流堵断大渡河物理模拟与早期识别[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163-170. |
[3] | 王常明, 田书文, 王翊虹, 阮云凯, 丁桂伶.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糊c均值聚类-支持向量机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4): 1168-1175. |
[4] | 王萌, 姜元俊, 黄栋, 李倩倩. 基于小流域的地震扰动区降雨型滑坡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6): 1781-1788. |
[5] | 徐佩华, 袁中凡, 李广杰, 李光, 杜文浩, 王月华. 长白山火山次生泥石流灾害危险范围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4): 1155-1163. |
[6] | 亓星,余斌,朱渊. 滑坡碎屑堆积体形成泥石流的实验[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6): 1950-1959. |
[7] | 郭晓军, 李泳, 崔鹏. 泥石流源地坡面土体活动随机性规律实验[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4): 1260-1268. |
[8] | 朱渊,余斌,亓星,王涛,陈源井. 地形条件对泥石流发育的影响:以岷江流域上游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1): 268-277. |
[9] | 王永胜,朱彦鹏,金培豪. 泥石流排导结构耦合磨损随机过程建模及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5): 1556-1562. |
[10] | 徐黎明,王清,陈剑平,潘玉珍.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泥石流平均流速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1): 186-191. |
[11] | 谭春,陈剑平,李会中,牛岑岑,张文,周福军. 加权距离判别法在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6): 1847-1852. |
[12] | 王雪冬,李广杰,孟凡奇,黄勇,彭帅英. 基于改进型拉开档次法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实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6): 1853-1858. |
[13] | 郭继发, 崔铁军, 崔伟宏. 适宜尺度区间上的多尺度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J]. J4, 2012, 42(1): 150-160. |
[14] | 万园, 许建东, 林旭东, 潘波. 基于数值模拟的长白山天池火山泥石流灾害展布范围分析及预测[J]. J4, 2011, 41(5): 1638-1645. |
[15] | 李明, 李广杰, 张文. 基于概率统计的可拓学分析方法在边坡岩体质量分级中的应用[J]. J4, 2011, 41(5): 1488-14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