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4 ›› 2012, Vol. 42 ›› Issue (2): 562-568.
管彦武1|管烨2|高瑞2|孙晓华3|金旭1
Guan Yan-wu1, Guan Ye2, Gao Rui2, Sun Xiao-hua3,Jin Xu1
摘要:
从1974年至今,人们对青藏高原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地球物理资料。笔者搜集了23条地震剖面纵波数据,利用地震纵波速度和生热率的关系,绘制了各条剖面的地壳岩石生热率随深度变化的等值线,并结合已有的大地热流数据,得到了地幔热流密度分布情况。从地幔热流密度分布可以看出:在班公-怒江缝合带、印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拉萨地体上存在地幔热流较高区域;该区域位于地块碰撞挤压带上,地层构造复杂,地热资源丰富,以著名的羊八井地热田为代表。初步推断该区域地幔岩浆较活跃。
中图分类号:
[1] | 宋明春, 李杰, 李世勇, 丁正江, 谭现锋, 张照录, 王世进. 鲁东晚中生代热隆-伸展构造及其动力学背景[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941-964. |
[2] | 徐泰然, 卢占武, 王海燕, 李洪强, 李文辉.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西藏娘热矿集区上地壳结构[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556-565. |
[3] | 卢燕红, 吴兆营, 丁广, 付琦, 张帆. 吉林前郭5.8级震区上地壳速度结构[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6): 1894-1903. |
[4] | 李建华,张岳桥,徐先兵,李海龙,董树文,李廷栋. 湖南白马山龙潭超单元、瓦屋塘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1): 158-175. |
[5] | 张虎, 张建明, 苏凯, 刘世伟. 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原位旁压蠕变试验[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6): 1950-1957. |
[6] | 尹志刚,张跃龙,杜玉春. 大兴安岭北部早白垩世上库力组流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3): 788-796. |
[7] | 冯晅, 迟唤昭, 刘财, 田有,柳云龙,郑确. 长白山及邻区地壳、上地幔顶部三维速度结构[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3): 983-996. |
[8] | 薛建玲,李胜荣,孙文燕,张运强,张旭,刘春岚. 胶东邓格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组成及其成矿物质来源示踪[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2): 400-414. |
[9] | 陈为涛,甘卫军,万永革,肖根如,孟令超. 青藏高原东北缘4个强震重点监视区库仑破裂应力的近百年变化和危险性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2): 494-505. |
[10] | 罗文行, 胡祥云, 李德威, 蔡建超. 南北地震带南段震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6): 1944-1958. |
[11] | 宋春彦, 王剑, 付修根, 冯兴雷, 陈明, 何利.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古地磁数据及其构造意义[J]. J4, 2012, 42(2): 526-535. |
[12] | 肖根如, 甘卫军, 陈为涛, 程佳. 青藏高原班公-怒江缝合带现今运动状况的GPS观测研究[J]. J4, 2010, 40(6): 1496-1502. |
[13] | 钟玉婷, 徐义刚. 与地幔柱有关的A型花岗岩的特点--以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为例[J]. J4, 2009, 39(5): 828-838. |
[14] | 隋振民, 葛文春, 吴福元, 徐学纯, 张吉衡. 大兴安岭北部察哈彦岩体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J4, 2009, 39(5): 849-856. |
[15] | 李锦轶, 张进, 杨天南, 李亚萍, 孙桂华, 朱志新, 王励嘉. 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分区与构造演化[J]. J4, 2009, 39(4): 584-6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