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亮1,2,3,杨静3,李会中3,4,黄孝泉3,刘冲平3,白伟3,郝文忠3,朱永生5
Wang Jiliang1,2,3,Yang Jing3,Li Huizhong3,4, Huang Xiaoquan3, Liu Chongping3,Bai Wei3,Hao Wenzhong3, Zhu Yongsheng5
摘要:
在对拱肩槽自然边坡工程地质条件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宏观地质分析和极限平衡法、数值模拟法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分层次对乌东德水电站左岸拱肩槽人工边坡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乌东德水电站左岸拱肩槽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人工边坡变形以少量回弹变形为主,变形特征不突出,稳定性系数为1.4~1.6。在分析边坡开挖后可能形成的块体边界条件基础上,提出了人工边坡可能出现的块体失稳模式,以影响块体稳定性的结构面几何特征、结构面性状和结构面卸荷松弛张开特征入手,建立块体稳定性工程地质评价标准,对块体稳定性进行了宏观地质分析,并采用三维刚体极限平衡方法对可能产生的块体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块体开挖后的稳定系数。结果表明,人工边坡可能出现块体多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综合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研究成果,提出人工边坡加固方案建议。研究成果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对类似工程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中图分类号:
[1] | 彭湘林, 范文, 魏亚妮, 田陆, 邓龙胜. 黄土高原城市工程地质分区——以铜川地区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5): 1480-1490. |
[2] | 周洪福,王春山,聂德新. 断层带岩体变形模量对坝基稳定性影响[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4): 1254-1259. |
[3] | 郭长宝, 李海华, 陈溪华, 和勇, 歹家文, 张能. 滇西芒棒盆地芒棒组碳质粉砂岩的工程地质特性[J]. J4, 2012, 42(4): 1090-1098. |
[4] | 周洪福, 聂德新. 水电工程坝址区构造应力场三维数值反演[J]. J4, 2012, 42(3): 785-791. |
[5] | 赵大军, 李文华, 孙友宏, 张楠. 工程地球物理勘探随钻测量钻机的研制[J]. J4, 2012, 42(1): 144-149. |
[6] | 齐干, 杨国兴, 李兵. 西藏古格王国遗址洞窟变形破坏模式、机制及加固对策[J]. J4, 2011, 41(5): 1494-1503. |
[7] | 周洪福, 聂德新, 陈津民. 深部破碎岩体变形模量的一种新型试验方法及工程应用[J]. J4, 2010, 40(6): 1390-1394. |
[8] | 陈力,梁海安,张文娟,荣帆. 模糊数学方法在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区划中的应用--以抚顺市城区为例[J]. J4, 2008, 38(5): 837-0840. |
[9] | 卢全中,彭建兵. 黄土体工程地质的研究体系及若干问题探讨[J]. J4, 2006, 36(03): 404-409. |
[10] | 韦 复 才. 桂林红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J]. J4, 2005, 35(06): 775-07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