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1,2,胡健民1,2,武国利3,田蜜4
Chen Hong1,2, Hu Jianmin1,2, Wu Guoli3, Tian Mi4
摘要:
南秦岭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南部,在中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陆内变形过程。在晚中生代阶段,南秦岭构造带内发育一系列平行造山带的走滑断裂带。目前对于这些走滑断裂带不同构造位置的变形特征、变形叠加关系以及动力学机制等方面的认识并不充分。构造研究显示,南秦岭构造带内的宁陕断裂和安康断裂均发育大量平行于断裂带的A型褶皱群和近水平的拉伸线理,表明南秦岭构造带经历了以走滑剪切变形为主的构造阶段。运动学特征表明,宁陕断裂以左行剪切变形为主,而安康断裂则以右行变形为特征。选择典型岩石样品进行同位素测年来限定断裂活动的时代,其中:宁陕断裂带内同构造花岗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186.0±4.0) Ma;安康断裂带内云母矿物的40Ar-39Ar定年结果为161.2~173.5 Ma。虽然宁陕断裂和安康断裂的运动方向不同,但是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限定了两条断裂发生走滑变形的时间都是早-中侏罗世,从而共同构成了南秦岭构造带中间块体整体向东挤出的构造特征。同时也表明,相互碰撞的大陆在碰撞之后将很快转变为以平行造山带侧向挤出和走滑位移为主的陆内变形演化阶段。
中图分类号:
[1] | 崔建军, 王艳红, 郑光高, 施炜, 马立成. 大悟杂岩的形成和抬升时代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139-153. |
[2] | 王孔伟, 张帆, 邱殿明. 三峡库区黄陵背斜形成机理及与滑坡群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4): 1142-1154. |
[3] | 陶威,梁文天,张国伟. 南秦岭晚三叠世胭脂坝岩体的磁组构特征及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5): 1575-1586. |
[4] | 陈留勤, 霍荣, 段凯波, 胡水清. 川北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陆相层序地层[J]. J4, 2012, 42(3): 600-6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