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2022, Vol. 52 ›› Issue (4): 1107-.

• • 上一篇    下一篇

甘肃厂坝—李家沟超大型铅锌矿床成因与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矿物元素地球化学和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魏然1,2,王义天2,梅燕雄2,胡乔青2,刘升有3,袁群虎4 ,窦平4


  

  1. 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710064

    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3

    3.甘肃地质调查院,兰州730000

    4.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厂坝铅锌矿,甘肃陇南742504

  • 收稿日期:2021-11-12 出版日期:2023-07-26 发布日期:2023-04-03

  • Received:2021-11-12 Online:2023-07-26 Published:2023-04-03

摘要:

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位于甘肃西成多金属矿集区北部、吴家山背斜北翼,矿体主要赋存于中泥盆统安家岔组海相碳酸盐-碎屑岩建造体系中。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成矿可划分为沉积和接触交代热液两期,后者又分为干矽卡岩、湿矽卡岩、石英-硫化物和碳酸盐岩4个阶段。矿石矿物元素分析和蚀变矿物绢云母的40Ar-39Ar测年实验结果表明:沉积期黄铁矿(Py1)As质量分数和S/Fe(原子比)值出现完全相反的分布趋势,说明As主要以类质同象取代S,富集在沉积的黄铁矿晶格内;根据黄铁矿(Py1)的S/Fe值(2.009~2.059,平均为2.037)、闪锌矿(Sp1)的S/Zn值(1.059~1.101,平均为1.079)与Fe的质量分数(1.56%~3.64%,平均为2.56%),说明沉积成矿过程富硫(S2-)、锌(Zn2+)而贫铁(Fe2+)。总体表明沉积成矿期成矿环境为低还原硫浓度,细菌通过还原硫酸盐而成矿。接触交代热液早期浸染状黄铁矿(Py2)的S/Fe值(1.982~1.997,平均为1.993)与脉状成矿阶段黄铁矿(Py3)的S/Fe值(1.951~2.012,平均为1.989)相比,以及脉状闪锌矿(Sp2)的S/Zn值(1.118~1.215,平均为1.160)、Fe的质量分数(4.28%~8.44%,平均为6.43%)与浸染状闪锌矿(Sp3)的S/Zn值(1.128~1.243,平均为1.179)、Fe的质量分数(5.39%~7.57%,平均为6.40%)对比相结合,推断接触交代热液期为高硫逸度的高温流体,伴生流体混合作用经过降温过程而成矿。结合沉积期赋矿地层时代和本次获得热液蚀变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190.5±2.2)Ma),进一步揭示晚古生代中泥盆统海相沉积周期性变化可能是导致该矿床韵律型层状矿体发育的主要因素,而中生代早侏罗世岩浆作用是导致块状、脉状矿体发育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矿床地质;矿物学;地球化学;绢云母40Ar-39Ar测年;厂坝李家沟铅锌矿床

中图分类号: 

  • P59
[1] 辛 未, 孟元库, 许志河, 孙丰月, 钱 烨. 哀牢山成矿带长安金矿床成因: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测温和H-O-S-Pb同位素制约[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5): 1610-162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高桂梅,苏 克,王文颖,甘树才,刘招君. 吉林省桦甸油页岩中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研究[J]. J4, 2006, 36(6): 974 -0979 .
[2] 安玉科, 佴磊. 关键块体系统锚固法在加固边坡危岩中的应用[J]. J4, 2011, 41(3): 764 -770 .
[3] 张元厚, 毛景文, 于明旭, 李宗彦. 一种酸淋滤成因的含钼石英脉——来自小秦岭北矿带大湖—秦南矿区的证据[J]. J4, 2012, 42(4): 1011 -1025 .
[4] 杨春梅, 李洪奇,陆大卫,张方礼,高 原,邵英超. 不同驱替方式下岩石电阻率与饱和度的关系[J]. J4, 2005, 35(05): 667 -671 .
[5] 崔迎春, 石学法, 刘季花, 马立杰. 70 Ma以来风尘活动在太平洋铁锰结壳中的记录[J]. J4, 2012, 42(2): 393 -399 .
[6] 刘云华, 李真, 莫宣学, 黄玉, 李云涛, 韩一筱. 西天山卡特巴阿苏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铜矿床地质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5): 1368 -1382 .
[7] 祝洪臣,张炯飞,权 恒. 大兴安岭中生代两期成岩成矿作用的元素、同位素特征及其形成环境[J]. J4, 2005, 35(04): 436 -0442 .
[8] 吴孔运,蒋忠诚,叶 晔. 不同植物群落对灰岩试块溶蚀速率的影响[J]. J4, 2007, 37(5): 967 -0971 .
[9] 张彦龙,葛文春,柳小明,张吉衡. 大兴安岭新林镇岩体的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J4, 2008, 38(2): 177 -0186 .
[10] 尤敏鑫,刘建民. 同位素地球化学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4): 1231 -1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