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2016, Vol. 46 ›› Issue (5): 1312-1320.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605104
张雨晴, 王晖, 范廷恩, 宋来明, 聂妍, 梁旭, 陈飞
Zhang Yuqing, Wang Hui, Fan Ting'en, Song Laiming, Nie Yan, Liang Xu, Chen Fei
摘要:
花岗岩潜山油气藏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多见,当前对其表征还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研究方法;同时,由于储层受风化、构造多种作用改造,导致储层内部孔、缝、洞并存,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对其表征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本文以渤海大型花岗岩潜山A油田为例,提出了一套花岗岩潜山储层建模表征方法。首先从成因分析入手,引入地貌学分析方法,通过地貌演化特征分析,确定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成因的裂缝分布趋势体。其次,以井点统计的裂缝特征参数为先验信息,以裂缝分布趋势体为平面约束,建立DFN模型,并对其进行“等效”得到裂缝属性模型。最后,采用动静态资料对裂缝属性模型进行优选,严格控制模型质量,最终得到符合地质认识的裂缝模型。
中图分类号:
[1] 龚再升.继续勘探中国近海盆地花岗岩储层油气藏[J].中国海上油气,2010,4(22):213-217. Gong Zaisheng. Continued Exploration of Granitic Reservoi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in China Offshore Basins[J].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 2010, 4(22):213-217. |
[1] | 方晶, 王福, 方雨婷, 潘隆, 李杨, 胡克, 齐乌云, 王中良. 钻孔岩心黏土混浊水电导率、黄铁矿、pH相关性分析及其在古沉积环境复原的应用:以渤海湾西岸平原DC01孔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1154-1164. |
[2] | 赵汉卿, 张建民, 李栓豹, 周连德, 江远鹏. 渤海湾盆地A油田新近系明下段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4): 1021-1029,1046. |
[3] | 曲长胜, 邱隆伟, 李文涛, 师政, 王巍. 渤海湾盆地潍北凹陷孔三段中基性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5): 1284-1296. |
[4] | 陈永胜, 李建芬, 王福, 田立柱, 商志文, 施佩歆, 姜兴钰, 王宏. 渤海湾西岸现代岸线钻孔记录的全新世沉积环境与相对海面变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2): 499-517. |
[5] | 张宇焜, 胡晓庆, 牛涛, 张显文, 高玉飞, 王晖, 范廷恩, 卜范青. 古地貌对渤海石臼坨凸起古近系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6): 1589-1596. |
[6] | 杨光达, 邹丙方, 王树昆, 王淳, 韩旭. 从海域-陆地石油地质条件类比分析探索辽河滩海西部油气勘探方向[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4): 1030-1041. |
[7] | 龚建洛,张金功,惠涛,黄传卿,张林晔,孙志刚,陈晓军. 沉积岩平行层面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与孔隙连通性之间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6): 1789-1797. |
[8] | 王建民,王佳媛,沙建怀,郭德郧,高海仁,聂武军,秦锐.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古地貌特征及综合地质模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2): 409-418. |
[9] | 何云龙,解习农,李俊良,张成,张建新. 琼东南盆地东西部块体流沉积内部结构特征的差异性[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1): 39-48. |
[10] | 陈永胜, 王宏, 裴艳东, 田立柱, 李建芬, 商志文. 渤海湾西岸晚第四纪海相地层划分及地质意义[J]. J4, 2012, 42(3): 747-759. |
[11] | 李三忠, 索艳慧, 周立宏, 戴黎明, 周均太, 赵峰梅, 卢异, 蒲秀刚, 楼达, 吴奇, 焦倩. 华北克拉通内部的拉分盆地: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结构构造与演化[J]. J4, 2011, 41(5): 1362-1379. |
[12] | 方石, 刘招君,黄湘通,郭巍,刘志强. 大兴安岭东南坡新生代隆升及地貌演化的裂变径迹研究[J]. J4, 2008, 38(5): 771-0776. |
[13] | 孙先达,王璞珺,索丽敏,张民志,路杰. 松辽盆地火山岩储层三维可视化描述[J]. J4, 2007, 37(6): 1272-1278. |
[14] | 张俊,庞雄奇,姜振学,邵振军,陈冬霞,王亮. 东营凹陷岩性油藏含油性定量预测[J]. J4, 2005, 35(06): 732-0737. |
[15] | 景建恩,魏文博,梅忠武.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洞穴发育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 J4, 2005, 35(05): 622-6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