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2022, Vol. 52 ›› Issue (5): 1419-1445.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20165
李世金1,2,曾小平1,2,王富春1,2,童海奎1,2,杨延乾1,2,张得鑫1,2,康 波1,2,石海岩1,2,郑振华1,2
1.青海省地质调查局,西宁 810001 2.自然资源部高原荒漠区战略性矿产勘查开发技术创新中心,西宁 810001
Li Shijin1,2, Zeng Xiaoping1,2, Wang Fuchun1,2, Tong Haikui1,2, Yang Yanqian1,2, Zhang Dexin1,2, Kang Bo1,2, Shi Haiyan1,2, Zheng Zhenhua1,2
1. Qinghai Geological Survey, Xining 810001, China 2.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for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Strategic Mineral Resources in Plateau Desert Region,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Xining 810001,China
摘要: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处于秦祁昆造山系和北羌塘—三江造山系两个一级构造单元的拼合部位,先后经历了基底形成、发展及原—古—新特提斯洋扩张消减、闭合碰撞的复合造山及高原隆升过程,并在长期的地质构造演化中,在特定的时空域相伴发生不同的成矿作用并形成与之相配套的矿床系列。本文根据青海省“358地质勘查工程”及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取得的最新矿产勘查成果,通过对已发现的137种矿产、895处矿床和4 597处矿(化)点的成矿地质构造环境、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特征、成矿作用、成因类型、成矿时代及成矿规律的系统总结研究,运用陈毓川等提出的成矿系列理论,按照5个成矿系列序次(层次),划分出青海省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组14个、成矿系列46个,成矿亚系列76个和矿床式131个。最后提出了最具找矿前景的11个成矿系列组、25个成矿系列、44个成矿亚系列及其63个典型矿床式,并按成矿区带做了简要总结分析。
中图分类号:
[1] | 乔耿彪, 王萍, 伍跃中, 杜玮, 李尚林, 陈登辉, 赵晓健. 新疆喀喇昆仑成矿带成矿规律概论[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4): 1073-1085. |
[2] | 张虎, 张建明, 苏凯, 刘世伟. 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原位旁压蠕变试验[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6): 1950-1957. |
[3] | 王登红,陈毓川,徐志刚,盛继福,朱明玉,刘喜方,张长青,王成辉,王永磊. 矿产预测类型及其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的运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4): 1092-1099. |
[4] | 陈为涛,甘卫军,万永革,肖根如,孟令超. 青藏高原东北缘4个强震重点监视区库仑破裂应力的近百年变化和危险性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2): 494-505. |
[5] | 宋春彦, 王剑, 付修根, 冯兴雷, 陈明, 何利.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古地磁数据及其构造意义[J]. J4, 2012, 42(2): 526-535. |
[6] | 管彦武, 管烨, 高瑞, 孙晓华, 金旭. 根据地震纵波速度分析青藏高原地壳放射性生热率和地幔热状态[J]. J4, 2012, 42(2): 562-568. |
[7] | 邵兆刚, 孟宪刚, 朱大岗, 杨朝斌, 雷伟志, 王津,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吕荣平, 钱程. 从能量输入角度讨论高原隆升的环境效应[J]. J4, 2009, 39(3): 514-520. |
[8] | 赵静, 姜琦刚, 陈凤臻, 王坤. 青藏三江源区蒸发量遥感估算及对湖泊湿地的响应[J]. J4, 2009, 39(3): 507-513. |
[9] | 丁正江,孙丰月,李碧乐,赵俊伟,李世金. 青海省苦海汞矿床形成条件及成因探讨[J]. J4, 2009, 39(1): 9-0016. |
[10] | 翟利剑,包汇慧,毕思文. 青藏高原锡铁山-格尔木-亚东剖面地温分布特征[J]. J4, 2008, 38(5): 801-0805. |
[11] | 尹成明,李伟民,R. Andrea,刘永江,陈元忠,巩庆林.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气候变化研究:来自碳氧同位素的证据[J]. J4, 2007, 37(5): 901-0907. |
[12] | 贺日政,高 锐,郑洪伟. 隐伏在青藏高原中部的东西走向断裂的航磁异常场特征及其意义[J]. J4, 2007, 37(5): 1002-1008. |
[13] | 曲亚军,朱大岗,孟宪刚,邵兆刚,余 佳,韩建恩,孟庆伟. 西藏纳木错地区116 ka以来的湖相沉积及其环境演化与气候变迁[J]. J4, 2006, 36(02): 187-0193. |
[14] | 廖桂香,许亚明,付宝霞. 青海省金矿综合信息预测[J]. J4, 2006, 36(01): 44-00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