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明1,吴锡令1,李儒峰2,汤良杰2,李 磊2
LI Jian-ming1, WU Xi-ling1, LI Ru-feng2,TANG Liang-jie2,LI Lei2
摘要: 川东北地区是上扬子板块北缘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具有复杂的构造和成藏历史。采用沉积波动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了川东北地区沉积波动过程的主要周期,得出控制该区沉积波动的5个周期分别为760、220、100、35、20 Ma,以及存在2个周期为200 Ma的一级波动周期和4个周期为100 Ma的二级波动周期。通过分析二级波动周期与成藏旋回的关系,将该区分为3个成藏旋回。
中图分类号:
[1] | 郄莹,付晓飞,孟令东,许鹏. 碳酸盐岩内断裂带结构及其与油气成藏[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3): 749-761. |
[2] | 周勇, 纪友亮, 张善文, 万璐, 范凌霄. 胶莱盆地莱阳凹陷莱阳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2): 340-350. |
[3] | 沈艳杰, 程日辉, 赵春满, 黄党委, 于振锋, 杨伟航. 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系测井识别与物源分析--以松南十屋油田营城组为例[J]. J4, 2012, 42(3): 590-599. |
[4] | 张建光, 姚光庆, 樊中海, 林社卿, 杨永利. 湖盆中心地带湖底扇砂体物源追踪及地质意义[J]. J4, 2012, 42(3): 634-646. |
[5] | 高志前, 樊太亮, 杨伟红, 王鑫.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台缘结构特征及其演化[J]. J4, 2012, 42(3): 657-665. |
[6] | 张玮, 雷刚林, 师骏, 曾昌民, 杜治利, 陈才. 塔西南坳陷甫沙构造带正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J4, 2012, 42(3): 681-688. |
[7] | 刘宗堡,马世忠,吕延防,马仲尊,谭伟雄. 大型凹陷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以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为例[J]. J4, 2008, 38(6): 937-0945. |
[8] | 徐振中,姚 军,王夕宾,张荻楠. 苏德尔特油田贝16断块兴安岭群沉积特征与储层非均质性[J]. J4, 2008, 38(6): 926-0932. |
[9] | 和钟铧,刘招君,郭宏伟,侯 伟,董林森. 漠河盆地中侏罗世沉积源区分析及地质意义[J]. J4, 2008, 38(3): 398-0404. |
[10] | 冯娟萍,李文厚,欧阳征健,余 芳,曹红霞,赵 阳. 陕北青化砭油田长2砂岩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J]. J4, 2008, 38(3): 417-0424. |
[11] | 唐海发,彭仕宓,赵彦超. 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及随机模拟[J]. J4, 2007, 37(3): 469-0474. |
[12] | 任丽华,林承焰,李 辉,王海涛,张荻楠,崔宝文.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裂缝发育期次研究[J]. J4, 2007, 37(3): 484-0490. |
[13] | 杜春国,邹华耀,邵振军,张俊. 砂岩透镜体油气藏成因机理与模式[J]. J4, 2006, 36(03): 370-376. |
[14] | 郝琦,刘震,查明,李春霞. 辽河茨榆坨潜山太古界裂缝型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J4, 2006, 36(03): 384-390. |
[15] | 常森, 罗静兰, 付晓燕, 杜支文, 张三, 杜孝华. 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地质三维导向技术-以盒8段辫状河储层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6): 1608-16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