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1,樊太亮1,赵志刚2,王宏语1,高志前1,段锐晖1
SUN Wei1, FAN Tai-liang1, ZHAO Zhi-gang2, WANG Hong-yu1, GAO Zhi-qian1, DUAN Rui-hui1
摘要: 依据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方法,综合地震剖面、钻测井、岩心、古生物、地球化学等资料研究认为;乌石凹陷古近系可识别3种级别不整合面,划分为7个三级地震(测井)层序,是一个进积(加积)-退积-加积序列。构造沉降是控制层序几何形态,充填叠置方式、演化及沉积体系分布的最重要因素:凹陷由多个半地堑在不同层序发育时期以不同方式叠置联结而成;受断层控制,层序外部形态有箱状-楔形、楔形-席状披覆型,边界终止方式有双断终止型、单断终止超覆型;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层序内部充填的沉积体系各具特征,初始断陷阶段的SQ1沉积冲积层序,强烈断陷阶段的SQ2-SQ4充填湖相层序,晚期断陷阶段SQ5-SQ7内部充填浅湖和河流三角洲沉积;同沉积断层陡坡带沉降迅速、可容纳空间快速增长,是凹陷的沉积和沉降中心,断陷期主控断裂活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导致了凹陷沉积和沉降中心的迁移。
中图分类号:
[1] | 刘忠宝, 杜伟, 高波, 胡宗全, 张钰莹, 吴靖, 冯动军. 层序格架中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模式及差异分布:以上扬子下寒武统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1-14. |
[2] | 孙思敏, 季汉成, 刘晓, 赵忠新, 陈亮. 断陷盆地边界断层分段的层序地层响应特征——以南堡凹陷西南庄断层上盘陡坡带东营组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2): 382-392. |
[3] | 张建坤, 杨国涛, 吴吉忠, 吴鑫, 王方鲁. 黄骅坳陷北部马头营凸起馆陶组砂体成因及展布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48-60. |
[4] | 谭聪, 于炳松, 阮壮, 刘策, 朱玺, 谢灏辰, 罗忠.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2): 336-347. |
[5] | 郭荣涛, 赵习, 刘红光, 石开波, 刘婧, 蒋启财. 兰州盆地下白垩统碎屑岩层序地层序列:祁连山早白垩世隆升的沉积学响应[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2): 321-335. |
[6] | 刘为付, 刘双龙, 孙立新, 张绍臣. 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储层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46-56. |
[7] | 耿晓洁, 朱筱敏, 董艳蕾. 地震沉积学在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分析中的应用以泌阳凹陷东南部古近系核三上亚段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57-64. |
[8] | 张宇焜, 胡晓庆, 牛涛, 张显文, 高玉飞, 王晖, 范廷恩, 卜范青. 古地貌对渤海石臼坨凸起古近系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6): 1589-1596. |
[9] | 孙荣涛, 赵京涛, 李军, 胡邦琦. 辽东湾LDD7孔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层序与古环境演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5): 1460-1469. |
[10] | 蔡来星, 卢双舫, 李昂, 石蕾, 刘爽. 松辽盆地肇州区块沙河子组层序格架特征及其对沉积和烃源岩的控制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3): 724-735. |
[11] | 赵灿, 李旭兵, 郇金来, 陈孝红, 刘安, 危凯, 张华. 雪峰山西侧地区中上寒武统——层序地层学特征及层序格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2): 518-532. |
[12] | 赵小青, 程日辉, 于振锋, 孙凤贤, 王鹏, 高会军.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一段物源-沉积体系与构造背景[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1): 61-80. |
[13] | 张银国,梁杰. 南黄海盆地二叠系至三叠系沉积体系特征及其沉积演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5): 1406-1418. |
[14] | 姜洪福,张世广. 复杂断块油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砂体几何学特征--以海塔盆地贝尔凹陷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南屯组二段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5): 1419-1431. |
[15] | 郭 荣 涛. 燕山西段雾迷山组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演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2): 446-4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