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4 ›› 2012, Vol. 42 ›› Issue (5): 1269-1285.
张兴洲1|马玉霞1|迟效国1|张凤旭2|孙跃武1|郭冶1|曾振1
Zhang Xing-zhou1|Ma Yu-xia1|Chi Xiao-guo1|Zhang Feng-xu2|Sun Yue-wu1,Guo Ye1|Zeng Zhen1
摘要:
以国家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项目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近年来该区积累的大量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已发表的数据,对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早古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性质及其演化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东北地区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以稳定的大陆地块为主体,而非两大板块间多岛洋演化形成的造山带。东北地区的各地块均具有前寒武纪-早前寒武纪、甚至是太古宙的古老基底,它们在早古生代早期(490~510 Ma)同时遭受了区域变质作用和花岗质岩浆侵入。350~450 Ma,各地块均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以普遍缺失这一时期的花岗质岩浆活动记录为标志。从早古生代晚期开始,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至少已存在2个早古生代早期固结的微陆块,即额尔古纳-兴安微陆块和松嫩-佳木斯微陆块,这2个微陆块向北分别与俄罗斯境内的额尔古纳微陆块和布列亚微陆块相连。二者在早石炭世沿北北东向展布的开鲁-嫩江-黑河-诺拉-索霍提(NoraSoukhotin)一线碰撞拼合,形成统一的东北亚晚古生代大陆板块。西拉沐伦河断裂西端被北北东向构造所截,向东延至开鲁-嫩江断裂,并没有延伸到松辽盆地内,说明西拉沐伦河断裂可能与开鲁-嫩江碰撞带的形成有关。从晚石炭世开始,东北亚大陆板块整体处于伸展构造背景,至少在中国境内具有北陆南海的构造-沉积古地理格局,早期发育以火山岩为主的断陷盆地,到中二叠世演化成一个规模巨大的海相沉积盆地。中生代以来,东北地区的构造体制转换及物质成分演化不仅仅是古亚洲洋构造域和西太平洋构造域叠加转换的结果,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的演化对该区现今构造体制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证据显示,大兴安岭北部的得尔布干断裂、内蒙古中部的贺根山断裂和黑龙江省东部的跃进山断裂可能并不是具有一定深度规模的构造分区断裂。东北地区的中、新生代盆地之下并非都是变质结晶基底,而是存在一个规模巨大的晚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
中图分类号:
[1] | 李昂, 鞠林波, 张丽艳. 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古-中生界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545-555. |
[2] | 高翔, 刘志宏, 聂志阳, 姚勇, 贾卧, 王超, 宋健.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形成时间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74-83. |
[3] | 刘志宏, 孙理难, 王超, 高翔, 宋健, 黄超义, 梅梅. 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构造特征及演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3): 663-673. |
[4] | 周建波, 曾维顺, 曹嘉麟, 韩杰, 郭晓丹. 中国东北地区的构造格局与演化:从500 Ma到180 Ma[J]. J4, 2012, 42(5): 1298-1316. |
[5] | 许文良, 王枫, 孟恩, 高福红, 裴福萍, 于介江, 唐杰. 黑龙江省东部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火成岩组合与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证据[J]. J4, 2012, 42(5): 1378-1389. |
[6] | 刘俊来, 唐渊, 宋志杰, Tran My Dung, 翟云峰, 吴文彬, 陈文. 滇西哀牢山构造带:结构与演化[J]. J4, 2011, 41(5): 1285-1303. |
[7] | 石建基, 张守志. 长乐-南澳断裂带中生代活动特征及大地构造属性[J]. J4, 2010, 40(6): 1333-1343. |
[8] | 曾忠诚, 刘德民, 泽仁扎西, 尼玛次仁. 西藏冈底斯东段叶巴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构造意义[J]. J4, 2009, 39(3): 435-445. |
[9] | 刘宗堡,马世忠,吕延防,马仲尊,谭伟雄. 大型凹陷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以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为例[J]. J4, 2008, 38(6): 937-0945. |
[10] | 黎应书,秦德先,邹滔,贾福聚,万朝英,孙彩霞,周年胜. 云南个旧拉丁尼克期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J]. J4, 2008, 38(4): 624-0630. |
[11] | 孙晓猛,郝福江,程日辉,刘鹏举,王璞珺,孙庆春.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盖层不整合序列及其构造演化[J]. J4, 2007, 37(3): 450-04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