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2013, Vol. 43 ›› Issue (1): 39-48.
何云龙1,2,解习农1,李俊良3,张成1,张建新3
He Yunlong1,2, Xie Xinong1, Li Junliang3, Zhang Cheng1, Zhang Jianxin3
摘要: 利用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的高精度2D和3D地震资料,对盆地不同区域里的陆坡到深水盆地的块体流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琼东南盆地东部和西部陆坡体系发育的块体流沉积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盆地东部陆坡体系下块体流沉积头部以变形程度较小的滑移体的广泛发育为特征,整体规模较小;盆地西部块体流沉积头部以变形强烈的杂乱反射为特征,侵蚀作用强烈,规模较大,同时在其趾部变形强烈的地层中发育有一系列平行、亚平行的逆冲断层。琼东南盆地东西部块体流沉积特征差异性产生的原因有:1)盆地东西部陆坡沉积格架不同,西部的陡倾陆坡比东部的宽缓陆坡更加有利于块体流沉积的发育;2)盆地地貌特征对块体流沉积发育的制约,琼东南盆地南部隆起对块体流沉积起到遮挡的作用,阻止了西部块体流的运动。陆架边缘断层活化相关的地震活动是块体流沉积的一个重要触发机制。
中图分类号:
[1] | 龚跃华, 杨胜雄, 王宏斌, 梁金强, 梁劲. 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成矿远景[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1030-1042. |
[2] | 张兆辉, 刘化清, 苏明军. 基于地层切片的小尺度沉积相定量解释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3): 893-899. |
[3] | 郭荣涛, 赵习, 刘红光, 石开波, 刘婧, 蒋启财. 兰州盆地下白垩统碎屑岩层序地层序列:祁连山早白垩世隆升的沉积学响应[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2): 321-335. |
[4] | 耿晓洁, 朱筱敏, 董艳蕾. 地震沉积学在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分析中的应用以泌阳凹陷东南部古近系核三上亚段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57-64. |
[5] | 栗宝鹃, 董春梅, 林承焰, 程俊阳, 任丽华, 郭威. 不同期次浊积扇体地震沉积学研究——以车西洼陷缓坡带车40-44块沙三上亚段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65-79. |
[6] | 张晶, 刘化清, 李双文, 冀虎山, 袁淑琴, 洪忠. 断陷湖盆深水重力流水道的识别标志及沉积模式——以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沙一段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3): 701-711. |
[7] | 苏明,姜涛,张翠梅,张成,何云龙,王振峰.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体系东段形态-充填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6): 1805-1815. |
[8] | 郑荣才,李云,戴朝成,高博禹,胡晓庆,王昌勇. 白云凹陷珠江组深水扇砂质碎屑流沉积学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6): 1581-1589. |
[9] | 廖计华, 王华, 肖军, 李俊良, 严德天, 李国良, 夏存银, 李彦丽, 任桂媛. 琼东南盆地古近纪幕式裂陷及构造、层序和沉积的综合响应过程[J]. J4, 2012, 42(4): 970-983. |
[10] | 方石, 张培震, 刘招君, 刘金平, 田军. 东三江盆地南部白垩纪以来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J]. J4, 2012, 42(1): 66-76. |
[11] | 李亚敏, 施小斌, 徐辉龙, 何家雄, 刘兵. 琼东南盆地构造沉降的时空分布及裂后期异常沉降机制[J]. J4, 2012, 42(1): 47-57. |
[12] | 杨勇强, 邱隆伟, 孙宝强, 付育璞. 微观组分聚类分析在物源体系恢复中的应用——以民丰洼陷沙三段中亚段为例[J]. J4, 2012, 42(1): 30-38. |
[13] | 刘长利, 朱筱敏, 胡有山, 廖飞燕, 王正国. 地震沉积学在识别陆相湖泊浊积砂体中的应用[J]. J4, 2011, 41(3): 657-664. |
[14] | 侯伟, 刘招君, 何玉平, 和钟铧, 张雷. 漠河盆地上侏罗统沉积特征与构造背景[J]. J4, 2010, 40(2): 286-297. |
[15] | 王伟, 张永波, 叶浩, 郭娇, 王乾, 张礼中, 蔡子昭, 梁国玲, 张春英. 内蒙古砒砂岩的模糊聚类分析[J]. J4, 2009, 39(6): 1168-11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