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2024, Vol. 54 ›› Issue (4): 1339-1349.doi: 10.13278/j.cnki.jjuese.20230013
魏德葆1,纪佑军1, 2, 3,王泽根1,蒋国斌4
Wei Debao 1, Ji Youjun 1, 2, 3, Wang Zegen 1, Jiang Guobin 4
摘要: 微裂缝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灰岩地层孔隙的渗透性。为了厘清回注过程中微裂缝不同发育情况对钻屑废弃物回注能力的影响机制,确保钻屑回注安全实施,首先采用X射线CT(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某气田采集到的灰岩岩心进行数字重构,得到其基质模型,研究废弃物颗粒在孔隙中的运移和沉积机制;然后基于数值算法构建裂缝-基质模型,引入裂缝连通系数与裂缝走向因子定量表征裂缝的连通性和走向,揭示裂缝开度对回注地层渗透率以及废弃物回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裂缝走向因子增大,横向迂曲度呈减小趋势,减小幅度最大为35.21%,纵向迂曲度呈增大趋势,增大幅度最大为21.59%;f(裂缝连通系数)越大,裂缝-基质模型越容易出现优势通道效应(f≥0.7时尤为显著),渗透率和颗粒逃逸率也越大,其中,在裂缝开度为80 μm时,渗透率相比基质模型增大了0.671 3 μm2,颗粒逃逸率相比基质模型增大了15.06%。
中图分类号:
[1] | 迟唤昭1, 赵玉婷2, 刘 财3, 王 桐4, 胡 佳4, 杨松杉4.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营城组凝灰岩储层地质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2, 52(1): 55-. |
[2] | 赵汉卿, 陈晓明, 李超, 吴穹螈, 王迪. 渤海湾盆地垦利L油田古近系沙三上段优质储层物性控制因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 50(2): 653-661. |
[3] | 李向东, 何幼斌. 宁夏香山群徐家圈组顶部石灰岩稀土元素特征与沉积介质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 50(1): 139-157. |
[4] | 景先庆, 杨振宇, 仝亚博, 王恒, 徐颖超. 三峡地区新元古代莲沱组底部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165-180. |
[5] | 朱超, 夏志远, 王传武, 宋光永, 魏学斌, 王鹏, 王海峰, 王波. 致密油储层甜点地震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2): 602-610. |
[6] | 龚建洛,张金功,惠涛,黄传卿,张林晔,孙志刚,陈晓军. 沉积岩平行层面与垂直层面方向热导率与孔隙连通性之间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6): 1789-1797. |
[7] | 邓奇,王剑,汪正江,江新胜,杜秋定,伍皓,杨菲,崔晓庄. 扬子北缘西乡群大石沟组和三郎铺组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3): 797-808. |
[8] | 周波,邱海峻, 段书府,李启明,邬光辉. 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成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2): 351-359. |
[9] | 陈端新,吴时国,施和生,赵淑娟. 珠江口盆地流花碳酸盐台地灰岩坑的地震反射特征及成因探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6): 1935-1943. |
[10] | 杨晓峰, 李晓红, 卢义玉, 康勇. 灰岩钻掘过程的红外热像试验[J]. J4, 2011, 41(5): 1504-1511. |
[11] | 吴孔运,蒋忠诚,叶 晔. 不同植物群落对灰岩试块溶蚀速率的影响[J]. J4, 2007, 37(5): 967-0971. |
[12] | 贺日政,高 锐,郑洪伟. 隐伏在青藏高原中部的东西走向断裂的航磁异常场特征及其意义[J]. J4, 2007, 37(5): 1002-1008. |
[13] | 郭洪金,李勇,钟建华,王海侨. 山东东辛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碳酸盐岩储集特征[J]. J4, 2006, 36(03): 351-357. |
[14] | 张振城,孙建孟,马建海,张炜,苏远大. 利用测井资料自动识别藻灰岩[J]. J4, 2005, 35(03): 382-03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