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修根1,2,林 丽1,庞艳春1,朱利东1,王新利1
FU Xiu-gen1,2,LIN Li1,PANG Yan-chun1,ZHU Li-dong1,WANG Xin-li1
摘要: 野外地质调查表明,金顶铅锌矿床中碳沥青按产出类型可分为脉状、鳞片状、浸染状、眼球-囊状和胶结状;镜下则能见到粒间充填状碳沥青、裂缝状碳沥青、溶孔型和片状碳沥青。由于这些碳沥青产出的类型不同,其在矿床形成中的作用也不相同。对矿床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的是肉眼下能够见到的胶结状碳沥青、脉状碳沥青、部分鳞片状碳沥青,这些碳沥青对成矿元素起着活化、迁移的作用,也起着沉淀成矿的作用。眼球状-囊状碳沥青是后期充填的产物,对矿床的形成起一定的改造作用;浸染状碳沥青多属于原生沉积碳沥青,对矿床的形成仅起到一定的还原沉淀作用。
中图分类号:
[1] | 阮大为, 李顺达, 毕亚强, 刘兴宇, 陈旭虎, 王兴源, 王可勇. 内蒙古阿尔哈达铅锌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深部成矿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6): 1705-1716. |
[2] | 陈晶源, 王长明, 贺昕宇, 陈良, 吴彬, 王乔, 张端, 姚恩亚, 董猛猛. 河南瓦房铅锌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5): 1383-1404. |
[3] | 张艳, 韩润生, 魏平堂, 邱文龙. 云南会泽矿山厂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3): 719-733. |
[4] | 杨启军, 秦亚, 王泰山, 张青伟. 广西佛子冲矿田二长花岗斑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3): 760-774. |
[5] | 杨梅, 孙景贵, 王忠禹, 赵世峰, 刘晨, 冯洋洋, 任泽宁. 大兴安岭西坡甲乌拉铜银铅锌矿床富碱花岗斑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2): 477-496. |
[6] | 陈随海, 韩润生, 申屠良义, 吴鹏, 邱文龙, 文德潇. 滇东北矿集区昭通铅锌矿区蚀变岩分带及元素迁移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3): 711-721. |
[7] | 王可勇, 付丽娟, 韦烈民, 王志高. 辽宁榛子沟铅锌矿床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流体来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80-90. |
[8] | 韩润生, 李波, 倪培, 邱文龙, 王旭东, 王天刚. 闪锌矿流体包裹体显微红外测温及其矿床成因意义——以云南会泽超大型富锗银铅锌矿床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91-104. |
[9] | 段志明, 李光明, 王保弟, 李应栩, 黄勇, 郭琳, 段瑶瑶. 西藏中冈底斯成矿带查个勒铅锌矿床含矿斑岩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6): 1667-1690. |
[10] | 陈大. 扬子地台西缘铅锌矿床分布规律及矿源层探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5): 1365-1383. |
[11] | 朱华平, 范文玉,毛洪江,吴振波,高建华,刘书生. 老挝万象省爬立山(PHaLek)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5): 1492-1501. |
[12] | 高永宝,李文渊,钱兵,李侃,张照伟,蒋忠祥,沈灯亮,王志海,叶美芳. 新疆维宝铅锌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4): 1153-1165. |
[13] | 阎鸿铨. 中-东西伯利亚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构造和成矿作用的研究进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1): 67-86. |
[14] | 庞保成,肖海,付伟,张青伟,陈宏毅. 桂西北明山卡林型金矿床热液矿物的显微组构与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1): 105-119. |
[15] | 张勇,孙景贵,邢树文,赵克强,邱殿明. 吉林省新华龙钼矿床流体包裹体[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6): 1878-18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