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承,姜琦刚,李远华,王利花
ZHANG Ji-cheng,JIANG Qi-gang,LI Yuan-hua,WANG Li-hua
摘要: 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以1956年航片绘制的1∶10万地形图、1990年前后TM遥感图像及2000年前后ETM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柴达木盆地8个气象测站温度、降水资料,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湿地的分布特点、近50年来的面积变化和相关气候背景。研究结果表明: 柴达木盆地年均温度和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增温更为强烈,年均降水量微弱增加,1990~2000年为明显的暖干时期;柴达木盆地湿地在1956~2000年特别是1990~2000年间总体萎缩趋势严重,盆地边缘区和较大河流附近湿地呈现波动变化,区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应为研究区内湿地变化的主要因素,盆地中西部湿地萎缩主要受到温度升高、人类活动加剧等因素影响,盆地边缘湿地面积少量增加主要受到降水量增加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
[1] | 王利花, 周云轩. 大通站水沙关系演变驱动因素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226-233. |
[2] | 田敏, 董春梅, 林承焰, 柴小颖, 王丽娟. 柴达木盆地涩北二号生物气田砂体产能分类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4): 1060-1069. |
[3] | 巨银娟, 张小莉, 张永庶, 陈琰. 柴达木盆地昆北地区基岩储层裂缝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660-1671. |
[4] | 李贶家, 顾延生, 刘红叶. 豫北平原全新世孢粉记录气候变化与古文化演替[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5): 1449-1457. |
[5] | 裴军令, 周在征, 李海兵, 孙知明. 中中新世以来阿尔金断裂走滑未造成柴达木盆地整体旋转[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1): 163-174. |
[6] | 朱超, 夏志远, 王传武, 宋光永, 魏学斌, 王鹏, 王海峰, 王波. 致密油储层甜点地震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2): 602-610. |
[7] | 于磊,杨井泉,徐丽梅,胡广鑫,胡红,张涛,高明杰,李子轩. 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河流域干旱特征及趋势[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5): 1615-1624. |
[8] | 谭志海,黄春长,庞奖励,丁敏. 渭河流域全新世以来野火历史与人类土地利用的炭屑记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4): 1297-1306. |
[9] | 路俊刚,姚宜同,王力,陈世加,汪立群,管俊亚,张焕旭,唐海评. 柴达木盆地跃进斜坡区油源判识与原油勘探方向[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3): 730-740. |
[10] | 高文,贾大成,李桐林,王泽光,姜琦刚,刘春茹,张潇,姜涛. 松嫩平原东部中、晚更新世地层界限:光释光年龄及元素变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6): 1889-1894. |
[11] | 刘维明,杨胜利,方小敏. 川西高原黄土记录的末次冰期气候变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3): 974-982. |
[12] | 崔瀚文,姜琦刚,邢宇,徐驰,林楠. 32 a来气候扰动下中国沙质荒漠化动态变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2): 582-591. |
[13] | 黄昌庆, Liu Kambiu, 冯兆东, 冉敏, 杨奇丽, 张晓森. 哈萨克斯坦Tramplin剖面孢粉记录的MIS3a环境变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1): 149-154. |
[14] | 高军平, 方小敏, 宋春晖, 李生喜, 薛建平. 青藏高原北部中-新生代构造-热事件:来自柴西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制约[J]. J4, 2011, 41(5): 1466-1475. |
[15] | 尹成明, 任收麦, 田丽艳. 阿尔金断裂对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的影响--来自构造节理分析的证据[J]. J4, 2011, 41(3): 724-7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