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广,王国民,王有功
FU Guang, WANG Guo-min,WANG You-gong
摘要: 通过岩心观察和成像测井资料分析,发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垂直裂缝较发育,其形成与分布受断裂控制。利用SiO2或CaCO3沉淀胶结所需要的镜质体反射率值,对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垂直裂缝目前垂向封闭性进行了评价。凹陷大部分地区开启,仅在凹陷少部分地区封闭,封闭区在凹陷中部呈环带分布,在凹陷边部呈条带分布。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垂直裂缝现今垂向封闭性差于地质历史时期垂向封闭性,油气保存条件变差,造成油气大量散失,这可能是目前贝尔凹陷能在布达特群找到一批油气藏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图分类号:
[1] | 邓馨卉, 刘财, 郭智奇, 刘喜武, 刘宇巍. 济阳坳陷罗家地区各向异性页岩储层全波场地震响应模拟及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1231-1243. |
[2] | 胡欣蕾, 吕延防, 孙永河, 孙同文. 泥岩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能力综合定量评价:以南堡凹陷5号构造东二段泥岩盖层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3): 705-718. |
[3] | 刘仁强, 段永刚, 谭锋奇, 刘红现, 屈怀林. 用试井资料研究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渗流模式及演化特征——以准噶尔盆地火烧山油田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2): 610-616. |
[4] | 胡大千, 王岩泉, 沙茜, 王春光, 陈旭, 马瑞. 大兴安岭北部上古生界极低级变质温度——来自碳质物拉曼光谱的证据[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1): 188-197. |
[5] | 刘志宏, 梅梅, 柳行军, 吴相梅, 万传彪, 林东成, 高军义.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伸展断层转折褶皱作用及其对沉积作用的制约[J]. J4, 2012, 42(5): 1330-1337. |
[6] | 刘哲, 吕延防, 付晓飞, 贺向阳. 贝尔凹陷断层侧向封闭能力定量研究[J]. J4, 2012, 42(2): 353-361. |
[7] | 杨婷, 金振奎, 张雷, 赵坤, 白雪峰, 王竞娴.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西地区南屯组层序地层特征[J]. J4, 2011, 41(3): 629-638. |
[8] | 蒙启安, 刘立, 曲希玉, 汪成辞, 王小琴. 贝尔凹陷与塔南凹陷下白垩统铜钵庙组-南屯组油气储层特征及孔隙度控制作用[J]. J4, 2010, 40(6): 1232-1240. |
[9] | 康德江, 张斌迟. 潜山构造运动与油气的运聚成藏--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为例[J]. J4, 2009, 39(5): 767-772. |
[10] | 王树学,耿长喜.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轻质油层录井综合识别与评价[J]. J4, 2007, 37(6): 1279-1284. |
[11] | 任丽华,林承焰,李 辉,王海涛,张荻楠,崔宝文.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裂缝发育期次研究[J]. J4, 2007, 37(3): 484-0490. |
[12] | 刘志宏,万传彪,任延广,李春柏,张 宏,柳行军.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J]. J4, 2006, 36(04): 527-534. |
[13] | 苏玉平,吕延防,付晓飞,付 广,梁玉杰. 分形理论在贝尔凹陷基岩潜山裂缝预测中的应用[J]. J4, 2006, 36(04): 563-569. |
[14] | 霍秋立,汪振英,李敏,付丽,冯大晨.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源及油气运移研究[J]. J4, 2006, 36(03): 377-383. |
[15] | 李春柏,张新涛,刘 立,任延广,孟 鹏. 布达特群热流体活动及其对火山碎屑岩的改造作用--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为例[J]. J4, 2006, 36(02): 221-02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