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4 ›› 2011, Vol. 41 ›› Issue (1): 182-187.
黄芮1|陈剑平1|李会中2|张晨1|张文1|徐佩华1
HUANG Rui1,CHEN Jian-ping1,LI Hui-zhong2,ZHANG Chen1,ZHANG Wen1,XU Pei-hua1
摘要: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乌东德水电站库区方山果沟泥石流的动力特性,首先采用概率累积曲线法对沟口堆积颗粒进行沉积环境的定性判断,然后采用图算粒度参数法对泥石流堆积物进行分析,并对泥石流的动力特性进行初步的定性判断,最后根据堆积颗粒受力分析结合初步的动力特性的定性判断结果建立固体颗粒的力平衡方程。通过对方山果沟泥石流堆积物进行分析,得出方山果泥石流沟具有以下动力特征:方山果沟泥石流堆积物以碎石为主,分选很差;在搬运能力极强的重力斜坡作用下以推移、滚动搬运的方式为主。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方山果沟泥石流流速ub=8.67 m/s。
中图分类号:
[1] | 宋志, 邓荣贵, 陈泽硕, 冯伟. 磨西河泥石流堵断大渡河物理模拟与早期识别[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163-170. |
[2] | 王常明, 田书文, 王翊虹, 阮云凯, 丁桂伶.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糊c均值聚类-支持向量机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4): 1168-1175. |
[3] | 王萌, 姜元俊, 黄栋, 李倩倩. 基于小流域的地震扰动区降雨型滑坡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6): 1781-1788. |
[4] | 徐佩华, 袁中凡, 李广杰, 李光, 杜文浩, 王月华. 长白山火山次生泥石流灾害危险范围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4): 1155-1163. |
[5] | 亓星,余斌,朱渊. 滑坡碎屑堆积体形成泥石流的实验[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6): 1950-1959. |
[6] | 郭晓军, 李泳, 崔鹏. 泥石流源地坡面土体活动随机性规律实验[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4): 1260-1268. |
[7] | 朱渊,余斌,亓星,王涛,陈源井. 地形条件对泥石流发育的影响:以岷江流域上游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1): 268-277. |
[8] | 王永胜,朱彦鹏,金培豪. 泥石流排导结构耦合磨损随机过程建模及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5): 1556-1562. |
[9] | 徐黎明,王清,陈剑平,潘玉珍.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泥石流平均流速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1): 186-191. |
[10] | 谭春,陈剑平,李会中,牛岑岑,张文,周福军. 加权距离判别法在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6): 1847-1852. |
[11] | 王雪冬,李广杰,孟凡奇,黄勇,彭帅英. 基于改进型拉开档次法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实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6): 1853-1858. |
[12] | 郭继发, 崔铁军, 崔伟宏. 适宜尺度区间上的多尺度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J]. J4, 2012, 42(1): 150-160. |
[13] | 任收麦, 孟婧瑶, 林源贤, 姜文利, 乔德武, 何明, 左天文. 敦煌盆地早更新世沉积物粒度分析、36Cl定年及其构造隆升意义[J]. J4, 2011, 41(5): 1380-1388. |
[14] | 万园, 许建东, 林旭东, 潘波. 基于数值模拟的长白山天池火山泥石流灾害展布范围分析及预测[J]. J4, 2011, 41(5): 1638-1645. |
[15] | 张晨, 陈剑平, 王清, 谷复光, 张文. 乌东德地区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模型[J]. J4, 2010, 40(6): 1365-13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