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4 ›› 2012, Vol. 42 ›› Issue (5): 1378-1389.
许文良1,王枫1,孟恩2,高福红1,裴福萍1,于介江1,唐杰1
Xu Wen-liang1,Wang Feng1,Meng En2,Gao Fu-hong1,Pei Fu-ping1,Yu Jie-jiang1,Tang Jie1
摘要:
黑龙江省东部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之间的演化历史以及古亚洲洋构造体系与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叠加与转化一直是地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依据该区古生代-早中生代火成岩的年代学与岩石组合研究,结合碎屑锆石的年代学研究成果,讨论了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之间的演化历史以及两大构造体系叠加与转化的时间。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东部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作用可划分成8期:早奥陶世(485 Ma)、晚奥陶世(450 Ma)、中志留世(425 Ma)、中泥盆世(386 Ma)、早二叠世(291 Ma)、中二叠世(268 Ma)、晚三叠世(201~228 Ma)以及早侏罗世(184 Ma)。早奥陶世-中志留世,岩浆作用主要分布在松嫩-张广才岭地块的东缘,并呈南北向带状展布,主要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显示活动陆缘-碰撞的构造演化历史,揭示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于中志留世(425 Ma)已经拼合在一起,这也得到了早泥盆世地层碎屑锆石年代学的支持。中泥盆世,火山作用分布在佳木斯地块东缘和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上,前者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后者为A型流纹岩,它们共同揭示该区处于一种碰撞后的伸展环境。早二叠世,佳木斯地块东缘发育一套钙碱性火山岩组合,揭示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的存在,而同期的张广才岭地区则发育一套典型的双峰式火成岩组合,揭示了陆内伸展环境的存在。中二叠世,同碰撞型火山岩分布于佳木斯地块东缘及东南缘,其形成可能与佳木斯地块和兴凯地块的碰撞拼合有关。晚三叠世,张广才岭地区存在的双峰式火山岩和敦-密断裂东南区发育的A型流纹岩均显示陆内的伸展环境,其形成应与古亚洲洋最终闭合后的伸展环境相联系。此外,结合牡丹江断裂两侧均发育中-晚二叠世花岗岩以及佳木斯地块上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岩浆作用的缺失,暗示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在三叠纪早期沿牡丹江断裂可能存在一次裂解事件。而早-中侏罗世陆缘(东宁-汪清-珲春)钙碱性火山岩和陆内(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双峰式火成岩组合的出现,结合牡丹江断裂两侧“张广才岭群”和“黑龙江群”构造混杂岩的就位,暗示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在早-中侏罗世再次拼合,这也标志着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开始。
中图分类号:
[1] | 李昂, 鞠林波, 张丽艳. 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古-中生界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545-555. |
[2] | 齐天骄, 薛春纪, 许碧霞. 新疆昭苏布合塔铜(金)矿化区花岗质岩石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132-144. |
[3] | 李宁, 王成文. 东北及邻区晚古生代地层接触关系与佳-蒙地块的形成和演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5): 1331-1340. |
[4] | 张立敏, 王岳军, 张玉芝, 刘汇川, 张新昌. 海南岛北部古生界时代: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约束[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4): 1187-1206. |
[5] | 齐忠友, 冯志强, 温泉波, 张铁安, 刘宾强, 李小玉, 杜兵盈. 东北地区嫩江东北部早古生代闪长岩的成因探讨: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113-125. |
[6] | 高翔, 刘志宏, 聂志阳, 姚勇, 贾卧, 王超, 宋健.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形成时间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74-83. |
[7] | 李三忠, 杨朝, 赵淑娟, 刘鑫, 余珊, 李玺瑶, 郭玲莉, 索艳慧, 戴黎明, 郭润华, 张国伟. 全球早古生代造山带(Ⅳ): 板块重建与Carolina超大陆[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4): 1026-1041. |
[8] | 李三忠, 杨朝, 赵淑娟, 李玺瑶, 郭玲莉, 余珊, 刘鑫, 索艳慧, 兰浩圆. 全球早古生代造山带(Ⅰ):碰撞型造山[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4): 945-967. |
[9] | 李三忠, 杨朝, 赵淑娟, 李玺瑶, 索艳慧, 郭玲莉, 余珊, 戴黎明, 李少俊, 牟墩玲. 全球早古生代造山带(Ⅱ):俯冲-增生型造山[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4): 968-1004. |
[10] | 李三忠, 李玺瑶, 赵淑娟, 杨朝, 刘鑫, 郭玲莉, 王永明, 郝义, 张剑, 胡梦颖. 全球早古生代造山带(Ⅲ):华南陆内造山[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4): 1005-1025. |
[11] | 曾令高, 张均, 孙腾, 李斌, 朱光辉, 贾子超, 方权, 陈庚户.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烂纸厂铁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其找矿勘查启示[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2): 412-424. |
[12] | 曹颖, 王建, 刘建国, 包真艳, 宋樾, 李爱. 西昆仑早古生代岩浆弧大同岩体中埃达克质岩石的成因及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2): 425-442. |
[13] | 刘志宏, 孙理难, 王超, 高翔, 宋健, 黄超义, 梅梅. 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构造特征及演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3): 663-673. |
[14] | 汪岩, 付俊彧, 杨帆, 那福超, 陈会军, 张昱, 杨晓平, 张铁安. 嫩江黑河构造带收缩与伸展——源自晚古生代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证据[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2): 374-388. |
[15] | 尤敏鑫,刘建民. 同位素地球化学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4): 1231-12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