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磊1,2,杨井泉1,徐丽梅2,胡广鑫2,胡红2,张涛1,高明杰2,李子轩1
Yu Lei1, 2,Yang Jingquan1,Xu Limei2,Hu Guangxin2,Hu Hong2,Zhang Tao1,Gao Mingjie2,Li Zixuan1
摘要:
为了深入研究近60年来多种气候、水文要素对海河流域干旱变化的影响,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流域内气温、降水、径流等要素进行了分析,并采用Z指数法对流域的干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河流域经历了湿润-正常-干旱的变化过程;21世纪初,流域北部地区出现偏旱现象,多次干旱的面积覆盖率低于40%,少部分干旱覆盖率较高,最高达98%;从时间上看,1980年是发生干旱现象的一个临界点,无论是从发生次数还是覆盖面积上,1980年以后要明显大于1980年以前。从干旱发生频率上分析,海河流域发生轻度和一般干旱的高频地区多分布在滦河流域以及北部山区,中部平原地区干旱爆发频率相对较低,重大干旱事件则在中南部平原地区发生频率更高。综合全部干旱事件,滦河流域为干旱频发区,其次为海河流域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则频率相对较低。
中图分类号:
[1] | 王利花, 周云轩. 大通站水沙关系演变驱动因素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226-233. |
[2] | 李贶家, 顾延生, 刘红叶. 豫北平原全新世孢粉记录气候变化与古文化演替[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5): 1449-1457. |
[3] | 卢文喜, 安永凯, 宋文博, 于婷. 吉林西部季节性气象干旱的时空演化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2): 543-551. |
[4] | 黄奇波, 覃小群, 刘朋雨, 康志强, 唐萍萍. 半干旱区岩溶碳汇原位监测方法适宜性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1): 240-246. |
[5] | 谭志海,黄春长,庞奖励,丁敏. 渭河流域全新世以来野火历史与人类土地利用的炭屑记录[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4): 1297-1306. |
[6] | 乔冈,王文科. 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区裸土蒸发强度[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4): 1327-1332. |
[7] | 高文,贾大成,李桐林,王泽光,姜琦刚,刘春茹,张潇,姜涛. 松嫩平原东部中、晚更新世地层界限:光释光年龄及元素变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6): 1889-1894. |
[8] | 刘维明,杨胜利,方小敏. 川西高原黄土记录的末次冰期气候变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3): 974-982. |
[9] | 崔瀚文,姜琦刚,邢宇,徐驰,林楠. 32 a来气候扰动下中国沙质荒漠化动态变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2): 582-591. |
[10] | 黄昌庆, Liu Kambiu, 冯兆东, 冉敏, 杨奇丽, 张晓森. 哈萨克斯坦Tramplin剖面孢粉记录的MIS3a环境变化[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1): 149-154. |
[11] | 陈社明,卢文喜,罗建男,康柱. 吉林西部气象干旱的多标度分形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1): 245-250. |
[12] | 王文科, 杨泽元, 程东会, 王文明, 杨红斌. 面向生态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体系[J]. J4, 2011, 41(1): 159-167. |
[13] | 李秉成. 10 000 aB.P.关中蓝田的植被和气候[J]. J4, 2010, 40(1): 109-113. |
[14] | 邵兆刚, 孟宪刚, 朱大岗, 杨朝斌, 雷伟志, 王津,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吕荣平, 钱程. 从能量输入角度讨论高原隆升的环境效应[J]. J4, 2009, 39(3): 514-520. |
[15] | 张继承,姜琦刚,李远华,王利花. 近50年来柴达木盆地湿地变迁及其气候背景分析[J]. J4, 2007, 37(4): 752-07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