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莹,付晓飞,孟令东,许鹏
Qie Ying,Fu Xiaofei,Meng Lingdong,Xu Peng
摘要:
以野外观察描述为手段,系统研究了碳酸盐岩断裂变形机制的影响因素及断裂带结构演化过程,剖析了碳酸盐岩地层中断裂带结构与流体运移的关系。研究表明,影响碳酸盐岩内断裂变形机制的因素包括岩性、孔隙度、变形深度、温度、胶结作用、先存裂缝等,控制断裂带结构形成的因素包括滑动位移和破裂模式等。低孔隙度碳酸盐岩以裂缝发育为主,高孔隙度碳酸盐岩变形早期产生变形带,带内裂缝联接逐渐发育成断层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断裂带结构不同:埋藏深度小于3 km,断层核主要发育无内聚力的断层角砾岩和断层泥;埋藏深度大于3 km,断层核普遍发育有内聚力的断层角砾岩和碎裂岩,破碎带发育多种成因的裂缝。随着位移的增加,破裂模式从早期的破裂作用变为后期的碎裂作用,最终形成碎裂流。断裂带演化是一个四维过程,断层核和破碎带发育情况直接影响断层对油气的运移和封闭的作用。断裂变形机制、断裂带内部结构以及与流体运移关系的研究,都可为封闭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
[1] | 赵谦平, 张丽霞, 尹锦涛, 俞雨溪, 姜呈馥, 王晖, 高潮. 含粉砂质层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以张家滩陆相页岩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1018-1029. |
[2] | 牛子铖, 柳广第, 国殿斌, 王朋, 张家舲, 赵其磊. 查干凹陷中央构造带不同断阶带原油成熟度特征差异及其成因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4): 1047-1059. |
[3] | 范卓颖, 林承焰, 鞠传学, 韩长城, 熊陈微. 塔河油田二区奥陶系优势储集体特征及控制因素[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34-47. |
[4] | 牛君, 黄文辉, 丁文龙, 蒋文龙, 张亚美, 漆立新, 云露, 吕海涛. 麦盖提斜坡奥陶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61-73. |
[5] | 徐波, 唐铁柱, 李辰.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五段碳酸盐岩气藏富气主控因素—以陕200井区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5): 1299-1309. |
[6] | 马伯永, 王根厚, 李尚林, 徐红燕. 羌塘盆地东部中侏罗统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成岩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5): 1310-1321. |
[7] | 王加昇, 温汉捷. 贵州交犁—拉峨汞矿床方解石Sm-Nd同位素年代学[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5): 1384-1393. |
[8] | 谭思哲, 高顺莉, 葛和平, 付焱鑫. 南黄海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孢粉相特征及其形成环境[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3): 691-700. |
[9] | 张广智, 陈娇娇, 陈怀震, 张金强, 印兴耀. 基于岩石物理模版的碳酸盐岩含气储层定量解释[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45(2): 630-638. |
[10] | 金博, 黄先雄, 常广发,张胜斌,付海波,李铁柱. 滨里海盆地Д南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分布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6): 2042-2050. |
[11] | 赵 中 平. 井斜角对裂缝特征参数统计的影响及其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6): 1798-1804. |
[12] | 李振宏,董树文,渠洪杰. 华北克拉通北缘侏罗纪造山过程及关键时限的沉积证据[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5): 1553-1574. |
[13] | 付晓飞,肖建华,孟令东. 断裂在纯净砂岩中的变形机制及断裂带内部结构[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 44(1): 25-37. |
[14] | 鲁功达,晏鄂川,王环玲,王雪明,谢良甫. 基于岩石地质本质性的碳酸盐岩单轴抗压强度预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6): 1915-1921. |
[15] | 杨有星,金振奎,白武厚,乔东生,刁丽颖,孟凡洋,袁明会,张春. 黄骅坳陷歧北斜坡区薄层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及演化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5): 1330-13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