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2015, Vol. 45 ›› Issue (3): 724-735.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503107
蔡来星1, 卢双舫2, 李昂1, 石蕾1, 刘爽2
Cai Laixing1, Lu Shuangfang2, Li Ang1, Shi Lei1, Liu Shuang2
摘要:
以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地震、测井及地化分析测试等资料,通过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小波变换法、声波时差曲线和电阻率曲线交汇图法多种方法,将松辽盆地肇州地区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整体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和由下至上的SQ1SQ4 4个三级层序。其中:这4个三级层序均具有二分结构,发育湖侵和湖退两个体系域;顶部的SQ4遭受严重剥蚀,在盆缘地带仅残留湖侵域。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构造活动背景、物源供给情况等因素,认为研究区沙河子组主要发育西部扇三角洲、东部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3种沉积相类型,而沉积体系演化主要受控于层序格架发育情况,表现为"格架控砂、继承演化、分源沉积、连片发育"的特征。在底部SQ1和顶部SQ4发育时期,盆小而水浅,西部扇三角洲和东部辫状河三角洲展布范围较小,扇体多呈朵叶体状分布,此时,泥岩含量低且有机质丰度差,优质烃源岩基本不发育;在SQ2和SQ3发育时期,湖盆持续水进造成盆阔而水深的沉积背景,加之物源供应充足,形成了扇体连片发育的特征,其中,水下分流河道作为前缘亚相中的主力砂体存在,而湖相暗色泥岩厚度大、品质好且有机质丰度高,在SQ2和SQ3最大湖泛面附近发育两套最优质的烃源岩。
中图分类号:
[1] Jiang Z X,Lu H B,Yu W Q,et al. Transformation of Accommodation Space of the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the Songliao Basin,NE China[J].Basin Research,2005,17(4):569-580. |
[1] | 牟敦山, 付广, 陈雪晴. 南堡1号构造馆三段断盖配置油气渗漏部位及其控藏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1008-1017. |
[2] | 龚跃华, 杨胜雄, 王宏斌, 梁金强, 梁劲. 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成矿远景[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4): 1030-1042. |
[3] | 刘海, 林承焰, 张宪国, 王宏伟, 付晓亮, 李佳. 孔店油田馆陶组辫状河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3): 665-677. |
[4] | 马国庆, 孟庆发, 黄大年. 基于重力异常的松辽盆地构造特征识别[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2): 507-516. |
[5] | 李志明, 张隽, 鲍云杰, 曹婷婷, 徐二社, 芮晓庆, 陈红宇, 杨琦, 张庆珍. 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一段湖相富有机质烃源岩岩石学与孔隙结构特征:以罗63井和义21井取心段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39-52. |
[6] | 都鹏燕, 高岗, 魏涛, 赵乐义, 杨军, 李涛, 王建国. 雅布赖盆地萨尔台凹陷侏罗系新河组有效烃源岩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29-38. |
[7] | 蔡来星, 卢双舫, 肖国林, 王蛟, 吴志强, 郭兴伟, 侯方辉. 论优质源储耦合关系的控藏作用:对比松南致密油与松北致密气成藏条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 48(1): 15-28. |
[8] | 陈治军, 任来义, 贺永红, 刘护创, 宋健. 银额盆地哈日凹陷银根组优质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5): 1352-1364. |
[9] | 蔡来星, 王蛟, 郭兴伟, 肖国林, 朱晓青, 庞玉茂. 南黄海中部隆起中—古生界沉积相及烃源岩特征——以CSDP-2井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4): 1030-1046. |
[10] | 鲍新华, 张宇, 李野, 吴永东, 马丹, 周广慧. 松辽盆地增强型地热系统开发选区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2): 564-572. |
[11] | 高翔, 刘志宏, 聂志阳, 姚勇, 贾卧, 王超, 宋健.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形成时间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1): 74-83. |
[12] | 林承焰, 曹铮, 任丽华, 张昌盛, 范瑞峰, 王叶, 邢新亚, 马晓兰. 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向斜区葡萄花油层石油富集规律及成藏模式[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598-1610. |
[13] | 刘峻桥, 吕延防, 付广, 孙同文, 李佳兴. 正断层输导油气运移模式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6): 1672-1683. |
[14] | 刘财, 杨宝俊, 冯晅, 单玄龙, 田有, 刘洋, 鹿琪, 刘才华, 杨冬, 王世煜. 论油气资源的多元勘探[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4): 1208-1220. |
[15] | 杜治利, 曾昌民, 邱海峻, 杨有星, 张亮. 塔西南叶城凹陷二叠系两套烃源岩特征及柯东1井油源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6, 46(3): 651-660. |
Viewed | ||||||||||||||||||||||||||||||||||||||||||||||||||
Full text 307
|
|
|||||||||||||||||||||||||||||||||||||||||||||||||
Abstract 544
|
|
|||||||||||||||||||||||||||||||||||||||||||||||||
Cited |
|
|||||||||||||||||||||||||||||||||||||||||||||||||
Shared | ||||||||||||||||||||||||||||||||||||||||||||||||||
Discussed |
|